||
夜里安静的时候,竟然不想看任何自己专业的东西,即便有许多急等着做的工作,也提不起精神。这种情况每年都会发生的,破解的方式就是看一些闲书或者找朋友辩论一番,可是现在寻找有时间和你辩论的人太难了,大家都有各种各样的事情,因此这项爱好也快退役了。看来只有看闲书了,好在我还是有一些好书的。
找来《卡尔.马克思传》随意翻翻,其实买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是犹豫了一下,毕竟本人不是搞马克思主义专业的,更何况这本书竟然要价48元(跟抢劫差不多了,中国书价的虚高和药价一样,无可救药)。看闲书就要有闲散的心情,随手翻到哪页就看哪页,不必刻意为之。恰好看到马克思的一句话:一个人像我这样在几乎完全与世隔绝的状态下生活的时间越长,精神生活的圈子就越窄。真是深有同感。马克思的晚年一直是我所关注的,我喜欢那种草根状态的马克思,它真实地再现了苦难的生活与顽强的意志的抗争,而不是被人刻意伪装的马克思。只有这个马克思才与我的真实生活有共鸣。现摘录几个细节,很令人感慨不已。
1.1874年,马克思由于健康原因,到波希米亚的卡尔斯巴德疗养,官方的游客名册的记录是:查理.马克思先生,平民,与女儿爱琳娜一起,来自伦敦。其实,这个记述中有个明显的变化,即查理而不是卡尔,这种变化,一方面说明马克思本人对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巨大威胁,另一方面也说明作为平民的马克思希望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在这之前马克思曾要求加入英国国籍,而被英国内政部拒绝。对外没有宣布理由。以老马的才华谋取一个中产阶级的生活应当不是难事。
2.马克思晚年的最后两年基本上是在病中度过的,他不断地陪着自己的女儿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疗养。
还是用老麦同志的一句话结束我的文字:马克思表达了对资产阶级社会的蔑视和他的国际主义,他去世了,没有遗嘱,没有国籍。是的,他不需要这些!永远也不需要!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7: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