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衰老的系统医学论纲
衰老概念
1. 高级生物个体老年期伴随年龄增加身体结构功能逐渐衰退的过程与状态。
2. 衰老本质是高级生物个体老年时身体及各生理子系统的结构功能对生存环境的适应性逐渐降低,患病与死亡的可能性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是生命遵循物质老化、循环规律的结果。是生命个体整体及生理子系统等高层次的属性,不是基因、蛋白质、细胞器、细胞等低层次的属性。个别组织、器官衰老甚至缺失、部分细胞衰老乃至死亡,并不必然引起整体死亡。
3. 衰老是身体对自身结构功能减退的一个不断调控适应的动态过程。在组织、器官、系统层次往往经历功能代偿—结构代偿—病理代偿—疾病的缓慢的演变过程。
4. 生物种族层次不会衰老,高级长寿生物个体层次才有衰老。
衰老的原因和可能机制 “交互作用是事物的真正的终极原因。”----黑格尔
从遗传进化观,
1. 基于个体的代代遗传,正是防止种族衰老、死亡的最优设计。个体生命历程中,有太多导致夭折、死亡的内外环境途径,故生物遗传进化根本无需设计个体衰老、死亡程序来预防个体不老、不死。
2. 遗传程序只管至生育期,生育期后的个体生命对种族的遗传进化,已经无任何贡献。生育期后即使有基因突变或表观遗传学的变异,也无法再通过生殖细胞遗传。不少低等动物,生育期后母体随即死亡,并无衰老期。
3. 有研究证明,3万年前人的寿命不可能超过30岁,即没有达到衰老就已经死亡。即使有衰老的遗传程序或衰老基因,也从未表达。故从基因层次研究,无法揭示衰老的原因和机制。
从个体生命过程看,
4. 衰老是个体生命长寿的结果。生育期后的个体生命长短,不是决定于遗传调控,而主要决定于神经-内分泌调控下身体结构功能对现实环境(自然、社会、心理)的适应程度,即其整体健康-疾病相互博弈消长的状况。
5. 基于生命发育成长过程及多层次结构关系的复杂性,个体衰老过程也是无比复杂的,有无限的不确定性、偶然性和多样性。
6. 从个体生命的结构功能考虑,所有体细胞都生存在内环境(细胞外液)中,所有器官组织任何时候都要有充足血流供应,靠的是不停跳动的心脏和日夜输送奔流血液的血管为主组成的循环系统,是最早、最易受物理学的物质老化和血流动力学因素逐渐损伤的生理系统。这些“不可逆损伤积累”,并不从“差误蛋白质合成、体细胞突变、线粒体自由基损伤累积等”开始,而是从动脉内、中膜—小、中、大动脉的结构功能改变开始,中年后出现动脉硬化和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再逐渐影响脑、心、肾、肺等重要器官的血流供应和结构功能。表现为典型的衰老病理生理过程。因此,防治循环系统疾病,是延缓衰老的关键。
从概念上说
7. 衰老与疾病不同,但在具体老人身上又密切不可区分。衰老是老年病的内因(如老年动脉硬化、单纯收缩期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或病理基础,老年期疾病则是加速衰老的主要原因。两者互为因果。
8. 区分“生理性衰老”(或称“正常衰老”、“真正衰老”)与病理性衰老并无临床实用价值,有效防治老年病和损伤就是最好的延迟衰老、增加预期健康寿命方法。同理,不存在单纯干预衰老的措施或灵丹妙药。
附:2015衰老与疾病研讨会邀请函
尊敬的各位同仁:
人为什么会衰老是千百年来一直在探索的奥秘。只有了解了衰老的原因和机制,才能有效地延缓衰老,目前有关衰老原因与机制的学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学说认为衰老是机体生活过程中发生的不可逆损伤积累的结果,包括差误蛋白质合成、体细胞突变、线粒体自由基损伤累积等。另一类学说认为衰老是由遗传确定的程序过程,每种生物的寿命都在遗传基因中按照出生、发育、成熟、衰老、死亡这一过程有序地进行,有着自己在遗传上的“生物钟”。这两类学说并不矛盾,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共同解释衰老的原因和机制。
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的技术和方法,尤其是系统生物学和基因编辑技术以及下一代测序技术的发展能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研究衰老机制,如CRISPR/Cas9系统构建动物疾病模型来研究衰老相关疾病;系统生物学研究利用系统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处理内在复杂性衰老,在国际国内都是研究热点。
本次衰老与疾病会议将从衰老机制研究、衰老与疾病、衰老干预三个方面进行讨论研究,旨在为基础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提供交流平台,更好地应对老化及相关疾病,推动实现“健康衰老”。架起衰老研究与衰老相关疾病研究的桥梁,通过两个领域内研究专家之间的交流推动该领域交叉研究的进步,增加资本机构对衰老疾病研究的关注,推动研究,提高人类衰老质量。
为此,我们热诚地邀请您相聚上海,共襄盛会!
2015衰老与疾病研讨会 组委会
http://www.bioon.com/z/2015AD/
主要议题
衰老机制研究 | 衰老与疾病 | 衰老干预 |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6 04: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