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xiaog04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xiaog04

博文

【校园观察】我们的未来不是梦

已有 2864 次阅读 2015-10-10 10:33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电子科大, 校园观察

我们的未来不是梦

电子科大学生记者团、自动化工程学院  王雪峰



http://www.uestc.edu.cn/?ch/12)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不仅是我们共有的“中国梦”,也是我们代代相传的“成电梦”。

“落后就要挨打”在科学技术上体现得尤为真切。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企盼,到“科学技术是第一产力”的论断,无不体现了几代中国人对“科技强国”的追寻与探索。

新中国成立之后,科学技术摆在了国家发展的重要位置,科技创新担负起支撑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当今世界,科技创新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刻地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

科技发展水平凸现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据报道,创新型国家科技创新对GDP的贡献率高达70%以上,美国和德国甚至高达80%。

在我国,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由“十五”末的48%提高到了53%,农业科技发展迈上了新台阶,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成电自其诞生之初,就承载了国家、民族的“科技强国”的梦想。三校合并,成电始出,它承载着总理的嘱托,体现着国家在信息化建设中的战略决策和前瞻性部署。

半个世纪以来,成电人敢于担当,怀揣着“技术强国”的坚定信念和角色自觉,为中国的电子信息技术乃至电子信息产业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被称为“中国电子工业的摇篮”。

半个世纪以来,成电人以育人为本,践行着“人才强国”的奋斗目标,教书育人、桃李芬芳,为祖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水平的建设者。

如今,成电以人才培养为中心,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继续实施“三大战略”……不仅时时刻刻践行着“中国梦”,也通过人才培养,把“中国梦”根植于每一个成电学子心中。

对老一辈成电人来说,他们的未来不是梦,他们的“中国梦”已经实现。他们已经见证了祖国在半个世纪中的繁荣与发展,并作为祖国建设的直接参与者,直接参与了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正所谓“丰收果里, 有你的甘甜,也有我的奉献”。他们的奠基,让我们敬仰、让我们铭记。

对新一代成电人来说,我们的未来也不是梦,我们的“中国梦”必定实现。我们见证了蛟龙入海、天宫对接,见证了航母试水、北斗升天,我们见证了中国步入世界技术大国并进而羽化为技术强国的光辉时刻,见证了我们的前辈们杰出的创造。同时,我们在科研第一线潜心研究、硕果累累,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总结、不断创造、不断突破。

接过强国富民的火炬,传承科技强国的衣钵,播撒“知识就是力量”的自信,站在老一辈成电人的肩膀上,新一代成电人必将更有信心去奋斗、更有实力去创造、更有热情去奉献。

进一步强化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推动协同创新,继续实施“人才强校、学科拓展和国际化”三大战略,建设特色性、研究型、开放式的高水平大学……成电已经为千万学子营造了成长成功的良好平台,用实际行动回答了如何实现“中国梦”、“成电梦”的问题。

那么,作为学生,我们以什么方式、什么行动实现“中国梦”、“成电梦”?这就是我们自己的“成才梦”。

从一个“少不更事”的中学生步入成电校园,到成为一个满怀信心、跃跃欲试的“成电人”走向社会,我们在成电精神的陶冶下逐步成长成熟,我们的血液里流淌着成电文化,我们的大脑里充盈着成电智慧,我们的身体里集聚着成电人建设社会的实干能力!

梦的实现,并不是“做梦”做出来的,而是“实干”干出来的。我们的梦想可以从老一辈成电人的梦想当中延伸出来,但我们的梦想的实现,并不会在老一辈的基业中自然而然地瓜熟蒂落。“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一股东风,就是我们自身的不懈努力!

成电是个大舞台,它为我们准备了最好的音效、最炫的灯光,但舞台上的青年人能否跳出动人的舞蹈,还要靠我们自己的努力和创新。因此,我们既要继承老一辈成电人积累的学术成果,消化吸收、推陈出新;还要继承并发扬他们心怀天下、敢于担当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扩展眼界、提高境界;并发扬他们奋发努力、刻苦实干的求实、求是的精神,脚踏实地、不懈奋斗。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84242-927049.html

上一篇:【校园观察】要羽化成蝶 须拥抱市场
下一篇:【影评】“下跪”祈求不来票房,也拯救不了传统文化
收藏 IP: 125.71.22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1: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