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几年来,各高校每年都引进一批优秀的博士与博士后充实到高校的教师队伍中,而离退休人员相对不多,故高校中可以招研究生的导师数量急剧增加,但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已经开始严格控制,故每个导师可以招收的研究生数量也在逐年下降。我们从原来每个教授每年最多可以招四个全日制硕士生,从去年开始,减为最多只能招3个。另外,在研究生招生数量几乎没有变化的基础上,将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类型分为二大类,学术型硕士与工程型专业硕士。
从学生的角度,学术型硕士与工程型专业硕士,差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学制上学术型硕士是三年,工程型专业硕士是二年半;学术型硕士的导师,只要学校的副高职称以上的导师就行,工程型专业硕士,还要装模作样地挂一个校外导师,有时专业硕士生在学校学习与做论文二年半时间内,有可能校外的导师一次都没有见过面;毕业要求的差异是学术型硕士,必须有一篇核心或统计源的文章发表才能进入答辩程序,而专业硕士则没有这项严格要求;再有一个差异是学术型硕士,若自己愿意,又足够优秀,可以申请直博,而专业硕士,没有直博这个通道,想读博士,必须研究生毕业后,再申请或考试来读博士。对于我们导师培养学生来讲,不管他是学术型硕士,还是工程型专业硕士,培养的方式方法与要求几乎是完全一样的。都要做实验,写文章,即使是工程硕士,没有核心期刊的文章,也不允许毕业。当然,在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课题选择上,有时会顾及一下差异,平时我也只知道他们是跟着我读研究生,并不区分谁是学术型硕士,谁是工程专业型硕士。
今年在研究生招生上又增加了一条新规定,每位导师最多只能招三名的名额限制外,又增加了一条研究生类型的限制,即最多只能招二个学术型硕士,招一名工程硕士。我因为已有一位本校的推免生读学术型硕士,且有几位初试成绩特别优秀的考生要报我的学术型硕士,有位本校毕业的考生,也要读我的研究生时,我就明确地告诉他,我的学术型硕士的名额已满了,要来读,只有一个工程专业型硕士的名额。对于我来讲,带硕士研究生所开展的课题,往往是解决实际工程中碰到的工程技术问题,所以更适合做工程硕士类的毕业论文。小伙子很爽快地答应了,同意改读工程硕士。由于报考工程硕士的人较少,故工程硕士录取的分数也低一点,大部分工程硕士是从报考学术型硕士调剂过来的。我们学院的调剂方式是初试成绩与复试成绩之和进行总排名,报考学术型硕士的学生,扣除不用考研的推免生外,还能再招25名,排外25名后的学生,开始调剂到工程硕士,工程硕士再招40名。
面试开始前,小伙子就明确地要求改为工程硕士,但没有可以改报的程序,只好先面试了再说。据他讲,他知道面试成绩好,排名排到总分前25名就麻烦,故在面试时,还“有所保留”,希望拿一个不太好的成绩,同时也不敢表现太差,因为还有近20人的考生在面试环节中会淘汰出局。最终考试结果出来了,他的总成绩排名24,仍是学术型硕士。这样就不可能跟我读研究生了。他想换去读工程硕士,不允许。给出的出路只有二条,要么找其它导师读学术型硕士,要么放弃读研究生。他找我,甚至他的家长打电话给我,我想帮他,但也无能为力。
我知道每位导师招生名额的限制,是为了各导师之间的公平。研究生录取采用双向选择,有些导师没有考生报,但要尽量保证每个导师都有研究生的基本要求。对于本来已想改为工程专业硕士,但就因为考好一点只能读学术型硕士这样的结局,还是觉得有必要改进。虽然所有公开的文件上没有讲工程硕士比学术型硕士低一等,但具体操作仍有较大的差异。从以往毕业的研究生情况看,有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的硕士研究生,更容易找到工作。故从就业的角度,工程类专业硕士更应该大力发展,可高校似乎更重视学术型硕士。虽然高校与科研院所等单位招收新员工,总希望招的新人在读书期间就有好的文章发表,不过现在要想进大学或科研院所,有时只有博士学位都是不够的,往往都要招博士后,或先招进来做二年博士后进行考察,考察合格后,才能转正为正式职工。
从市场需求的容量来看,对于工科研究生来讲,工程硕士的需求容量更大一些,理论上来说,学术型硕士,是为读博士做准备的。所以,对于学生来讲,学术型硕士与工程型硕士,不应该有高低之分,而主要取决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将来希望的就业方向。象这样高分的人读学术型硕士,低分的才读工程硕士是不可取的。本来,人人参加考试都希望考一个好成绩,现在是考试表现好一点,用力过猛了,就不能如愿以偿,也成为考研的奇葩。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09: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