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体污染越来越严重,人们能直接饮用的水源水越来越少了。雾霾大家都能看到,再加上这次柴静女士的《穹顶之下》的喧染,更加深了人们对雾霾的认识和对其危害的了解。环境问题已成为人们议论的关键话题之一。有总结我国目前的污染状况是:某些局部污染有所改善,但总体环境污染状况仍在恶化。环境问题,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经济和政治问题。以水体污染为例,要解决总体环境污染仍在恶化的问题,关键是要制定合理的,实事求是的方针政策和废水排放标准,以削减总污染负荷为目标,以较少的经济代价,获得最大的环境、经济与社会效益。
要削减总体的环境污染负荷,不仅仅要盯住工矿企业的污染,广大农村地区乡镇的污染也不容忽视,国内的环保公司也纷纷争抢乡镇污染治理的“大蛋糕”。国内的污水处理排放标准相对来讲是比较高的,而对农村乡镇的污水处理,现也采用相同的标准。国内的环保公司,有不少已经开始走上所谓“资本运作”的路子,将项目做大,做全,通过融资做成BOT的项目,做一个项目就相当于开了一个“小银行”。我们家乡的乡镇,也开始建议所有的乡镇都要建污水处理厂。我初初地翻看了一下北京某大公司的处理方案,每个镇要建一个污水处理厂,每个镇的污水处理量按每天2000吨计算,总投资要近千万元,吨水投资高达4000元,一吨水的处理运行成本高达2元,其中财务成本一吨水就要0.5元。若对于以农业为主的乡镇,几乎没有工业生产,有些乡镇,教师和公务员的工资都克扣,你能要求他们每天花费4000元搞好污水治理吗?若乡镇的污水处理工程真的这样搞,就只能做假了。最大的可能是骗取上级政府第一次投资后,做一个半吊子的烂尾工程,或工程做好了而不会正常运行,这种现象,在我国的广大欠发达地区不少,甚至有些县城的污水处理厂都没有能正常运行。
若实事求是地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应该因地制宜地设定当地的废水处理排放标准,污水处理厂的目标,就是用较小的经济代价,来最有效地削减污染负荷。对欠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的乡镇污水处理厂,工程报价只能设定在上述报价的四分之一即可(即1000元),且运行成本也应控制在现有运行成本的四分之一(每吨水处理成本0.5元)。也许这样的污水处理厂,处理出水的个别指标达不到我国严格的排放标准,但它可以经济有效地削减污染负荷60%以上,更重要的是:经济上能保证它持续运行,而不是现在做假,虽然高标准的设计要求能达到最高标准,但没有经济支持就不能稳定正常运行。十多年前,我在美国也看过几个小城镇的污水处理厂,包括一些大学城的污水处理厂,他们就采用简单的一级处理工艺,按我国现在的污水处理排放标准,这些污水处理厂,肯定都不能稳定达标排放,但他们都正常运行。从降低污染负荷的角度来看,污水处理脱除60%的主要污染物,是容易且相对便宜的,脱险率从60%,提高到90%,这个提高脱除30%的代价,要比前面脱除60%的代价还要大,若希望脱除率从90%,提高到99%,有时这个追加的9%的代价,是最初60%的许多倍。对于经济发达地区,环境敏感地区,可以采用高标准严要求,而对于广大农村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还是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设定相应的标准,以提高污水处理率,降低总体污染负荷为主要目标。
一些工业废水排放标准的制定,显然也没有实事求是,做到充分地调查分析研究。如印染废水的排放标准中,对苯胺的要求是“不得检出”,按照分析方法给出的苯胺检出限是0.03mg/L,这就意味着印染废水,经处理后,废水中的苯胺浓度必须低于0.03mg/L,才能达到排放标准。目前,国内还没有一种规模化的处理方法,能稳定地将废水中的苯胺降到0.03mg/L这个标准。由于染料的一些中间体,或染料经分解后的中间产物,含有苯胺,一般印染废水,经较好的生化处理后,苯胺浓度可以降低到1-2 mg/L,若出水再经我们开发的深度处理技术——臭氧氧化及曝气生物滤池强化处理,出水的COD即使降低到40mg/L以下,出水的色度低于10倍,从外观看处理后水近似于自来水的状态,其苯胺浓度仍有0.1-0.3 mg/L。国内不少印染厂家与研究单位,对如何使废水中苯胺经处理达标排放进行研究,仍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制定并严格执行这样的标准,要么关闭大量的印染企业,要么逼迫环境监测单位或相关印染企业造假。后续的副作用还包括让企业觉得,认真处理与不处理,都不能完全达标,企业就不将精力放在如何提高废水的处理效果,而是放在如何走关系上,这将使环境监测与环境督察单位的权力寻租空间加大,也容易产生更多的“小官巨贪”的腐败分子。
坚持实事求是,是我国取得革命胜利和建设成就的重要法宝。要想解决目前污染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必须脚踏实地,充分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地确定治理污染和改进环境的方案。我国人口密度大,环境污染负荷较高,为保证环境质量,适当提高环保标准也是必须的,但一昧地追求高大上,不切实际地提高环保排放标准,只会适得其反。脱离了实事求是,只能用造假来满足“长官意志”,得到的将是更加严重的环境污染。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23: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