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最近非常忙,没时间查阅相关文献,但是最近种种谬误说法实在太多,所以急就章,很多东西近凭记忆,难免错漏,忘读者见谅。
(2)
什么是智能,探讨古已有之,而在电子计算机出现以前,最著名的是说法,是莱布尼茨的,他认为所谓智能,无非生命对环境适应的高级形式而已。
(3)
现代心理学的始创者冯特曾经希望使心理学成为一个与物理、化学一样的学科,其基石是一系列从实验事实出发,可通过实验验证的定律。根据当时的情况,我们没有办法做出好的心理实验,所以只好提倡自省-这和一般宗教没什么不同。
心里活动的神秘性,伴随了人类文明几千年,思想、灵魂、情感,以及表现它们的语言、文字都披上了神秘的外衣。
但是,由于心理学的进步,尤其是认知心理学家Gentner及其同事的实验工作证明,人类的思维方式之初,皆出于类比。
何谓类比?就是以已知为构架,将观察和体验到的未知纳入这个框架中,而认知世界。那么,婴儿出生,他(她)有已知吗?我们说,他有。大自然中物种的变异,已经将我们编程,通过DNA遗传给我们。我们绝不是白纸一张。我们已经有了初始的bios,以及一个操作系统和很多常用软件,绝对不是什么“裸机”。而我们具有的学习和推理能力,则是我们自身这台机器依程序跑起来的结果。
当然,人类思维和心理的研究,依然充满疑问。但是,种种证据更趋向于表明,逻辑推理能力、学习能力、思想、语言乃至情感,并非人类所独有。虽然其他动物的水平,和人类相比,有巨大的差距,但其具有的水平,也出乎我们预料。最著名的例子,是猩猩对英语单词的学习、记忆和运用。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逻辑推理能力。研究儿童心理学的皮亚杰就认为,逻辑推理,是正常人类生与俱来的本能,而不是后天习得的。
而人类有的能力,我们认为应该是本能的,最后发现,居然是习得的。比如,东西离我们越远就会看起来越小这样的认知,我们认为这应该是本能的,实际上,它是习得的。有一名社会学家,观察到一个生长于密林深处的部落,就没有远小近大的认知。
以上这些情况表明,我们不能随便断言,哪些东西是由我们身体内本身的“程序”和我们所处的环境相互作用跑出来的结果,哪些东西是由于我们学习而获得的知识决定的新“参数”参与程序工作而跑出来的结果。换言之,我们不能在没有足够考察的情况下,认为人类可以给自己编程(当然,什么是“自我编程”本身就是含混不清的讲法。所有真正学过计算机编程的朋友都明白,一个函数,给予不同的参量,就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这一点在面向对象的语言中体现得尤为明显),真正的编程者,是大自然。
(4)
有人说,我们可以自己建立概念,机器不行。我实在不理解讲这话的人到底讲的什么意思。建立一个依据其它概念解释的概念,或者依靠递归建立概念,这都不是问题,只要把一个名称和一系列的行为或者性质联系起来,不就建立了概念了吗?
(5)
很长时间以来,人工智能现阶段真正的挑战,是所谓“常识库”的建立。因为机器学习,需要训练样本,和下围棋不同,有些样本我们还没有办法高速产生。而我们人类的行为,后面明显有“常识”在支撑。我们现在甚至还分不清,哪些“常识”是本能的,而哪些又是习得的,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无人驾驶汽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5 14: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