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一些作者惧怕审稿人,可是我并不怎么惧怕审稿人。审稿人如同学术法官,但也是人,也生存于学术圈。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审稿人也不是:自己文章被退稿的人一样能当别人文章的审稿人。反过来,需要审稿人为自己审稿的人一样也当别人文章的审稿人。因此,审稿人就是你、我、他,我从来不视审稿人为神圣。
很多人都把审稿人想象成外国著名专家,其实并不全是这样。审稿人未必是小同行,可能是大同行。道理很简单:一篇学术论文的目标读者至少有两类,一类是本课题的专家(小同行),另外一类是本学科的广泛的读者(大同行),因此审稿人也可以是大同行。审稿人也可能是博士生。我的观点是:论资排辈的思想要不得,只要别人审得有道理,就不管别人是大牛还是学生。
我的观点是:审稿人大多是合理的。我发表了40多篇文章,几乎没有遇到过胡搅蛮缠的审稿人。如果审稿人说文章写得不好,看不懂,那就说明的确有这个问题;如果审稿人“误解”了作者的观点,那不是说明审稿人愚蠢,而是说明作者表述地不清楚,得利用这个契机重新表述;如果审稿人说这个工作没有趣,那说明这个工作的确不吸引人或者作者没有把有趣的要点挖掘出来。
所以,与其埋怨审稿人,还不如花功夫反思自己、做补充实验、修改文章。与其有对立情绪,还不如虚心接受批评,把审稿人当作是传授技艺的师傅。曾经有几次,审稿人给我的文章提供了大量尖锐意见,包括写作方面的意见。于是我花了大量时间精心修改文章,在给编辑信中不但回答了审稿人的问题,还说清楚改在第几页第几段。
不可否认,每个审稿人的审美角度不一样,对某篇稿件的喜好可能有很大差别。而投好杂志,比如JACS,只要一个审稿人说不通过,最后结果就可能不通过。但是,自己文章不通过能怪审稿人吗?如果投稿者真的觉得自己被冤枉了,可以向编辑部申诉或者马上转投同等档次的杂志看看是不是被冤枉了!到这个时候,大多数的投稿者又心虚了,一边骂审稿人,一边把文章改投低档次杂志。
所以说,投稿无论中或者不中,都不能一味怪审稿人。任何制度都有优点和弊端,大家(包括作者和审稿人)都按照机制出牌,即使退稿了,也没有什么好抱怨的。值得抱怨的是审稿人偷作者的点子,然后发表一样的东西。但是随着机制的完善(如编辑部要求缩短审稿周期、在某审稿人拖拉时指派其他审稿人、建立举报和惩罚机制),希望这样恶心的事情会越来越少。
投稿与审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1964-42844.html
上一篇:
发文章要有一颗纯洁的心下一篇:
铺展的力量----读Zaera et al., PN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