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编辑的“本职”,特别是在体制改革方向不明的情况下,编辑的未来应该是什么样子?
(2)现实中,我们忙忙碌碌的那些事,有多少是符合未来“本职”要求的?有哪些是多余的或者说是“辅助的”?
(3)现在台面上,所谓“成功人士”的几种类型,那些是符合“编辑本职”的,那些是成功于“编辑之外”?
(4)不同的“本职”指向的不同目标是什么,不同目标要求的“核心能力”是什么?
(5)职业精神或者说“专业精神”的核心是什么?专业精神在自我成长中的作用。
在这里,我想说一下我对职业精神的理解。我上网搜索了一下,职业精神的定义有些扯淡:“职业精神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精神。”这不是“废话”吗。我想,我们还是从职业的概念入手:“所谓职业,就是人们在社会分工和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分工,是人们长期从事的专门业务和特定职责,并以此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社会活动。”这里的核心内容,我认为是“专门业务和特定职责”,实际上也是重复的,也就是“专门的业务”而已。也就是在社会分工中“此岗位区别于彼岗位”的“劳动”内容。岗位和岗位之间具有许多相同的业务内容,而只有这些专门的内容才是彼此区分的“特征点”。
所以,我认为:职业精神的本质是从业者对自我职业专门内容的专业化程度,表现为从业人员对自我职业专门业务的自信——要做到自信就必须“精于业”,同时表现出对他人职业的充分尊重。也就是说:职业精神是对自我职业的自信和对他人职业的尊重!
我们常常看到被奉为专家的人,往往都是在自己的职业专门业务方面“出类拔萃”。但是,在成名后却成为了“大家”,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原来职业的专门业务上。正因为这种缺乏对他人职业专门业务的尊重,而涉足自己本来并不熟悉的“专门业务”,被冠以“砖家”的称呼——专家即砖家!
在一个专门的业务范围内深入以后,会有一些比常人更深的感悟和发现,而这种深入的发现之后再来看问题,会有触类旁通的效应——这是特殊性与一般性的关系问题,具体问题有特殊性也具有一般性。如果从一般性的角度,宏观地看问题,可以!但如果面对具体问题就必须对特殊性给予尊重,否则就是外行!
自信与尊重,是职业精神的核心——没有对自我专门业务的自信,就没有专业特长;没有对他人专门业务的尊重,就是会失去专业特长!换个角度来讲,也就是:职业精神就是自我的自信和自重——在自己的专门业务中不露怯,在别人的专门业务中不出丑!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8: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