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到一篇孙静宇在科学网上的博文“在浮躁的环境做一位有良知的学者太难”写下此文。纯为有感而发,绝无与之辩论之意。
我是经历过文革(至少经历过文革后期)的老人。想当年,年轻人的唯一出路便是入党作官,多少风华少年(也包括少女)为此竭尽全力,荒废了学生时代的学业。我有幸成为为数不多的明白人,没有在人皆争先恐后的领域废寝忘食,读书、体育,自我陶醉了几年(也充实了几年)。一艾峰回路转,我作为文革后公派出国研究生(当时尚无自费)的第一人之一,冲出国门,较早地接受到大千世界的洗礼,成为“荒废的一代”中的漏网之鱼。
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也有过中国学生的习惯性思维:按照既定的计划,尽早完成学业,达到人生的一个阶段。北美学生对年龄的潇洒教育了我,使我放下“赶年龄”的包袱,轻装体验人生和学问。苏联解体后,我毫无年龄压力地改行了,从物理科学跨向了生命科学。感觉真好。
今天,许多学科领域,至少在我的研究领域,尚有诸多重要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人们常说的大牛(这样一个俗不可耐的称谓)们也无能为力。比如,胰岛素的非注射给药,人们努力了80多年至今尚未突破;连蛋白(而非多肽)药物以自然形态实现长效注射这样一个看来很简单的问题,也集34年的研究而久攻不破;RNA干扰对于靶细胞胞浆的高效而无毒的输送更是本领域猪马牛羊们科研攻关的焦点。如此impacting的问题成堆地摆在面前,作为有时间和生命贮备的年轻人,不为之激动,不向之挑战,却跟着国内当前评价标准的指挥棒埋头积累影响因子,岂不荒废了历史的眷顾?依我看,这和30多年前的学生们不读书、不午睡、不打球、不下棋,而抽出一丝时间赶写思想汇报异曲同工。
中国在速变,由技术进口国变为技术出口国。世界在速变,技术的生产正在成为人类的主要生产活动之一。如此时代,有机会在浮躁的环境下清流和作为是上天赐给当代年轻人的良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0942-343165.html
上一篇:
真爱西安交大?唯有引咎辞职!下一篇:
关于微针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