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zhao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dzhao

博文

从市民在浙大草坪上涮火锅看大学的开放问题 精选

已有 17405 次阅读 2016-3-21 16:28 |个人分类:其他|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大学, 开放, 校园

     昨天朋友圈热传一张照片,背景是湖水、垂柳和帐篷,一群人在草坪上支起桌子,桌上简易炉具上架着一口冒热气的不锈钢锅,吃饭的男女老少都是,像是一大家人。照片上的地点是浙大紫金港校区。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有了“春天出游哪家强,就找三墩紫金港”这么一说,三月惊蛰过后,天气回暖,桃花始华,一到周末,紫金港西区大草坪便游人如织。据浙大的保安说,最近每个周末,上午十点开始,很多外来车辆驶入校园,很多都是全家一起,带着吃的喝的,在大草坪上扎起帐篷,放起风筝,最多的时候,草坪上同时飞起二三十只风筝。一般要到下午五六点,人群渐渐离去。浙大的学生也戏称自己的校园是“三墩镇人民公园”,一些学生对市民在校园里扎堆吵闹影响了校园的环境有不满情绪,认为应该适当限制外来游客进学校,也有很多同学不赞成,说这样就违背了大学的开放精神。

     大学校园应不应该开放,该如何开放,似乎一直都是个问题,不同立场的人观点也完全不同。如武大每年的樱花季节,从收门票的争论到限制入园人数,但显然如果那段时间完全不对进入校园的市民进行适当限制的话,学校的正常教学和生活都会受到影响,现在即便是有限制,这种影响也还是存在的。去年夏天我去厦门大学,也被门口长长的入校排队的队伍震惊了,学校虽然不向进入学校的人收费,但要用身份证登记后进入,而且规定了外校人员只能从一个校门进入。其实国内知名大学中,很少有禁止市民游客入校游玩参观的,有些学校因为知名度太高游人太多,会出台了一些管理办法。一般情况下,如果不是学校感觉难以承受的话,大学还是不想限制市民进入的,毕竟那会影响学校开放亲民的形象,但这也需要进入校园的市民有自觉文明的行为作为前提的,而一旦学校完全的开放已经影响到校内师生的利益时,学校也一定会采取相应的措施。

      以我所在的浙大玉泉校区对汽车的限制为例,在私家车不多的时候,校园内并不限制停车和汽车通行,后汽车多起来了,停车难的问题在学校也凸显,连校园的主干道都要留出一排停车的地方,而因为学校附近就是玉泉、植物园、灵峰等景点,离西湖也不远,不少人把学校当作了停车场,于是所有校门都安装了门禁,停车超过时间就要收费,对本校教工也有相应的规定,即便如此,现在也还是会出现停车难的问题。而杭州因为堵车厉害,有一阵也有不少人把从浙大北门进、东门出作为一个行车避堵的秘诀,抄了近路还可以避开路上3个红绿灯,后学校则限制外来车不能从北门和东门进,基本杜绝了这类借道的车入校。我因为自己不开车,对这规定一点不知道,一次打车,因为到图书馆是从北门过去近,便告诉司机走北门,却被拦住了。当时还在抱怨学校不够开放,弄出这么多规定,不过后来想想,要那么多车在校园里开着,交通事故的隐患就增加不少,也确实是个问题。

     不觉想到不久前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该文件中有未来在城市规划过程中不再允许设立封闭式小区,而已经建成的封闭式小区要逐步打开的规定,当时在互联网上引发了广泛议论,不少人也说了,要开放道路通行,先把政府大院和高校的大门打开再说,但目前的情况下,高校即便本来开放的门往往都只能越关越严呢,又哪里是通过一个文件就能打开的?随之而来的那些问题又如何解决?

      同样,校园作为城市里环境较好又有文化气息的绿地受到市民的喜爱,当市民的进入并没影响到学校师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时,那些游人可能反倒是给校园增加了更多的生活气息,便如浙大的学生们戏称自己的校园是“三墩镇人民公园”时,刚开始或许还带着些许轻松和得意,但如果他们感觉到宁静的校园环境给破坏了,“三墩镇人民公园”的称呼便完全是成为一种吐槽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9474-963916.html

上一篇:说说中山大学的期刊黑名单
下一篇:我为什么还是会同情炒货店的老板?
收藏 IP: 222.205.98.*| 热度|

49 蒋永华 吕喆 朱晓刚 刘洋 刘淼 郑小康 袁海涛 黄健 谢平 张卫 姬扬 陈南晖 翟远征 李志俊 钟炳 黄永义 姚伟 杨正瓴 武夷山 赵凤光 刘明超 张启峰 刘艳红 姚伯元 陈钢 白图格吉扎布 陈波 余玲玲 冯大诚 李颖业 范杰 徐晓 陆俊茜 施添锦 邓小钊 biofans shenlu zjzhaokeqin aliala qzw yunmu wangqinling crossludo bridgeneer aniuaniu zhyzh dulizhi95 xqhuang xuqingzhe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9: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