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迎来110周年校庆的复旦大学,陷入了形象片“抄袭门”。此前,网友质疑该校测试版形象片《To My Light》涉嫌抄袭日本东京大学的宣传片《explorer》,引发外界关注。随后,复旦官方微信、微博等平台上这个标注为测试版的形象片被撤下,并在微信平台上发布复旦2015校庆宣传片(完整版)。 但这个换上的完整版校庆宣传片,仍“难逃”被质疑。有网友认为,该片结尾片段多名学生传递校徽出入画面的创意,涉嫌复制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一宣传片中的类似创意。此外,复旦大学110周年校庆的一个标识也被网友指出与早前发布的苹果Touch ID的图标“神似”。随后,复旦同时期推出的复旦校庆歌曲《我的快闪表白》也被指抄袭日本女子组合AKB48的《恋爱幸运曲奇》。虽然后来AKB48的官方姐妹团体SNH48女子组合在其官微澄清了此事,然整个“抄袭门”还是令复旦这个百年名校蒙羞,其声誉受到难以挽回的损害,有网友调侃复旦大学可以改名“复制大学”或者“复印大学”。(事件详细介绍见http://glxcb.cn/news/guoji/201506/d_27559_4.html )
一部校庆宣传片在舆论场引起如此轩然大波,这大概是复旦大学始料未及的。而我们从这些汹涌舆论中,其实可以看到公众对国内大学精神缺失的不满,作为社会创新驱动力之一的大学,制作的代表大学形象的宣传片都涉嫌抄袭,又谈何创新?谈何严谨治学?校庆是一个学校的重大庆典,此前《To My Light》的发布曾是复旦师生期待已久的事情。复旦官方微信平台连续七天发文预热,称该片是“美丽科幻+人性叙事+硬朗大片”,多次倒计时该片的发布时间,并解释该片为何取名为 “To My Light” 等。千呼万唤等来这么一个结果,真的要给跪了。
此次事件中,复旦大学回应公众的态度也受到许多批评,教育部前发言人、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还在其个人微博上发表致复旦大学领导的公开信,批评复旦在应对“抄袭门”事件的危机公关能力。而且还指出复旦在应对公共危机上的差劲表现已有先例,如在“室友投毒案”这一轰动全国的案件上,也没有见到校方面对公众的任何表达。王旭明指出此次事件反映出高校当前两个问题:一是缺乏面对公共危机的真诚和善意表达;二是高校的新闻发布制度并未落实到位。
说实在的,我对王旭明的这封信却有点不以为然。作为教育部的前新闻发言人,他比较关注的是高校的新闻发布制度、危机应对能力,岂不知,如何应对舆论,固然有应对技巧的问题,但更反映出来的是态度问题。技巧可以训练、学习,但态度必定是发自内心的,如果缺乏真心,应对技巧再好也无非是演戏而已。当我们的高校都热衷于借鉴国外现成的模式和套路,连人才都更热衷于引进而不是自己培养的时候,复旦乃至所有高校,出现这样的“事故”没什么奇怪,而化解危机又岂是靠应对技巧就能解决问题呢?俗话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是不是真心人们自会判断,许多时候本色表演更能打动人心,只是现在的本色表演只有表现出惊慌失措和急于撇清的目的,因为本色,所以连掩饰都没有做好。
其实现在高校在遇到一些突发事件的时候,大多数时候首先采取的就是“诿过”和“卸责”这样的态度。没有真诚的态度,当面对公共危机的时候又何来真诚和善意的表达。正如王旭明所说,什么叫真诚?就是真实和诚恳的意思。真实就是将客观事实及时、准确、全面、有效地告诉公众,是就是,不是就不是,正在调查中就说正在调查中。一句话,将事实的真相公之于众。诚恳就是善意的表达,是最好的态度。包括哀悼、痛心,也包括感谢、道歉、内疚等都是诚恳的表现。但我觉得他在说这些的时候更多说的是表达的形式、内容这个层面,这让这封公开信的批评有点隔靴搔痒的感觉。
我想,或许这正是许多高校应对公共事件的对策呢?一推,二道歉,三追责,四拖延,这几乎是一个标准程式,先否认过错,否认不成便认错道歉,然后找个临时工或者具体干事的人员追责处分,如果媒体和公众还在追问的话便用各种理由拖延,等着舆论的平息。并非相关部门不知道应该公开透明,却恰恰是他们不愿意!多少次都是在公众和舆论的压力下倒逼真相,某些内幕才像挤牙膏似的一点点曝光,还有的时候就干脆死扛,用需要深入调查为借口,而真相和调查结论最终如石沉大海。因为舆论是不断地追逐热点的,时过境迁许多事件到最后就不了了之了。我们可以发现,即便承诺要给公众交代的,但最终没有交代的也很多很多。科网上就有好几个针对复旦的举报和揭露,相关博主持续不断地发帖,但至今并未看到相关部门的正式回应,可谓一个缩影了。关键是,如此对策虽然一开始饱受舆论和公众的质疑,但最终确实让事件不了了之了,对当事学校来说难道不是最好的结局吗?所以,你能说这是危机公关处理不当吗?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6: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