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zhao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dzhao

博文

雷人标语 VS 雷人博文 精选

已有 11337 次阅读 2015-5-4 11:01 |个人分类:其他|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雷人标语, 博眼球, 雷人博文

       五一小长假,各地的高速公路都迎来客流高峰。为提醒司机安全行车,高速交警们也是动足了脑子,创作了许多有创意的标语,被人们称为“雷人安全标语”。其实以前我们也看到过类似的雷人标语,我印象最深刻的有“刘翔不好当,跨栏会受伤”,记得当时看到这个标语的时候真的笑了半天。不过,现在这样的雷人标语好像更上一层楼了,5月1日,“央视新闻”官方微博为大家盘点了那些看上去很雷人的标语,其中有“你若酒驾,我就改嫁”、“劝君驾车不要忙,免得娇妻守空房”等等。  

       因为交通事故的频发,交警部门除了加大整治力度外,在醒目的地方设置交通宣传标语,警示司机安全驾驶也成为常用的方法,这些标语在宣传、倡导安全行车、文明行车、维护交通秩序等方面还是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不过,这是个眼球时代,经济活动中,依靠吸引公众注意力获取经济收益的眼球经济盛行,各种形式的广告、策划、推销纷纷出炉,许多早已不是追求什么美感和创意,只求能吸引人的注意力,甚至不惜用低俗、无聊、恶心的东西去吸引眼球。而这一招似乎也被交警学了去,这才有越来越多的雷人标语出现。

 


 

 

      在这个博眼球的时代,别说交警们希望用雷人标语来吸引眼球,网络上各种博眼球的方法更是五花八门,层出不穷,据说好几起在网上反响很大的无厘头事件,竟然都是什么策划公司搞出来的,比如那个“贾君鹏,你妈妈叫你回家”的事件,开始偶想破了脑袋也不理解,这么一个东西何以成为网络事件还热了很长时间?后来又有为了救孩子的跪爬事件、美女给乞丐送饭事件等等,更有什么郭美美、凤姐之流,用那种颠倒善恶、美丑的方法来搏人眼球,用恶名来出名。

     科学网说起来都是有文化的人,品味相对要高一些,但大多数博主还是希望自己写的博文能有人来看,来交流,所以在需要吸引眼球这一点上也一样。只是不同的人采用的方法却大大不同,比如有标题党,用雷人的标语把人吸引过来,有广告党,用狗皮膏药似的小广告往精选博文和热门博文的评论里贴,有吵架党,通过这样那样的由头与人吵架争论吸引人注意,更有拉大旗作虎皮,希望通过别人的名字吸引人来读自己的博文。在我看来,吸引人在当下的社会大概也是必须的,所谓酒香也怕巷子深嘛。问题是,把人吸引过来,如果没有好的内容,那起到的效果也就只能是一锤子买卖,人家上一次当、二次当还可能,但每次看到的博文都没什么营养,或者不能给人什么收获,以后再用这种招数,也未必能把人吸引过来,反倒是倒了自己的牌子,赢得一个恶名。所以,即便是眼球时代,市场上真正要获得成功还是要靠产品,作为艺人、演员等,真正要获得成功要靠人品、艺德,而写博客,真正要吸引人,要靠博文本身。便如做广告吆喝,你端着一碗美酒吆喝,人家听到了,过来喝一口,香!就会口口相传,美名远播。你要是端着的是一碗狗屎,人家听到了,过来一闻,臭!顿时就掩鼻而去,也会口口相传,那却是臭名远扬。

       其实,各种吸引人的招数自己偶尔也会用一用滴,但更主要还是认认真真写博,靠博文去吸引人。更何况,不同的人喜好不同,你不可能让一篇博文让所有人叫好喝彩,而过分的推销和广告,反而招人厌烦,对此偶是很注意把握分寸和节制的,否则适得其反。看到科网某些人却能如此不厌其烦、乐此不疲地用着那些吸引人的招数,实在是无语,哈哈。所以有的时候也想,或许有的时候那臭的东西是臭豆腐也未可知,本是有好这一口的人喜欢滴,所谓闻起来臭吃起来香,只怕如此的广告推销以后,臭豆腐也成了臭狗屎了,让所有的人都避之不及,也可能是博眼球招数用过头以后的结果。

       最后还是回到交警们的雷人标语上,其实和写博文是一个道理。有些雷人标语让人看了或会心一笑,或产生一丝温暖,或感受一份美感,那也是很好的,比如“刘翔不好当,跨栏要受伤”,偶觉得就不乏幽默感,也有警示作用,再比如“开车不要打电话,做个安静美男子”,挺有美感的,而那种“汽车开得快,阎王最喜爱”、“先坐三轮车,后坐轮椅车”之类的,虽然似乎也能给人警示,但缺乏一份人文关爱和情怀,更没有什么美感,总之,偶觉得实在不算是一个好的策划。便如写博文,哪怕吵架的博文,你可以吵得机智、吵得幽默、吵得优雅,甚至可以吵出一份美感,千万别吵得吃相难看,吵不赢就用谩骂、攻击等下三滥的手段,不仅让围观者倒了胃口,最后倒掉的却是自己的牌子。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9474-887141.html

上一篇:我盼着没有痛苦没有悲哀
下一篇:乌青体诗一首:五月花
收藏 IP: 183.157.160.*| 热度|

59 蔣勁松 魏焱明 李学宽 孙学军 庄世宇 李竞 陈小润 陈安 朱晓刚 吕喆 刘洋 徐耀 黄永义 马红孺 陈楷翰 曹聪 陆俊茜 鲍海飞 姬扬 彭思龙 王家冰 梁洪泽 钟炳 王善勇 戴德昌 张忆文 唐常杰 孙德伟 孙友甫 程娟 陆绮 李建国 余昕 汪晓军 杨金波 侯成亚 王春艳 李土荣 连坤雷 付丹丹 杨正瓴 赵燕 李天成 邢志忠 蔡小宁 蔡庆华 罗教明 blackrain007 ybybyb3929 dulizhi95 icgwang xieyy jiareng shenlu yhq220 yuweihong yunmu fishman936 xubaiduo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6: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