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天写了博文“百年古桥被拆,痛心啊”,之所以看到黄州桥被拆感到痛心,因为从黄州桥让我想到了浙江兰溪著名的一座私人藏书楼“二酉山房”,1996年,也是因为旧城改造的需要而被拆,二酉山房被拆时,也是未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尽管当时也有不少人认识到藏书楼的珍贵,但由于无法按照文保手续办事,房子拆了也就拆了。尽管当初二酉山房拆除时,兰溪市领导经集体讨论,定下移址重建方案,但至今将近20年了,却仍未见重建。
二酉山房是明代著名学者胡应麟的藏书之所。胡应麟为明代中叶学识渊博的学问家、诗人、目录学家,在文学、历史等许多方面都有深入研究,在当时就广为人知,成为影响深远的一代文人,后人将他与李维桢、屠隆、魏允中、赵用贤一起称为 “明代五子”,特别是胡应麟的学问被当时文坛霸主、统治文坛达四十年之久的王世贞极为推崇。胡应麟一生共收藏书籍四万多册,二酉山房的藏书是他经过多年 “究搜委巷,广乞名流”,甚至是毁尽家产收集起来的。为了保存这些用生命换来的财富,他在家乡山中修建了藏书楼,为了表达自己嗜书好学的精神,便将书楼命名为二酉山房。据清光绪《兰溪县志》卷八古迹记载:“此房旁有古6树,高接云汉,俯蔽池塘,夏日浓阴绿缛,暑气不侵”。胡应麟对浙江乃至于全国的藏书事业都影响深远。据《金华诗录》记载:“婺州藏书独盛兰溪”,这一说法正是以二酉山房为依托的。胡应麟关于藏书最为著名的,也是对今人启发最大的理论就是,他认为藏书应该以阅读和学问为根据,而不仅仅以收藏来显示自己的富有和身份。胡应麟与众多的藏书家的根本不同就是他本身就是一位学问家,并坚决反对为了观赏书籍的外表,为了炫耀财富与收藏的假道学。历来的藏书史证明,收集书籍,如果不读,不把书籍化成一种现实的力量,就会为书的保存与流传带来负面作用,书籍的散失与流落也是必然的。胡应麟的《经藉会通》就是为了研究书籍的收藏与流传而撰写的,可谓是我国第一部有系统的目录学史著作。
兰溪也是一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老城中长约63米的胡家巷就是因胡应麟筑 “二酉山房” 而得名的,而 “二酉山房” 却在1996年,因旧城改造而被迫拆毁。在多方人士的关注下,政府决定移址重建,但由于多种原因,至今仍等待规划重建,拆下的二酉山房的木料已堆放了近20年之久,发霉、虫蛀,许多木料已不能做移址重建之用,但重建之期仍遥遥不可及。据了解,兰溪市历年人大、政协会议上,都有代表、委员提交议案、提案,要求重建二酉山房。
多年前,我因为承担了一个 “浙江藏书楼” 的项目,对全省现存和已经消失的藏书楼都进行了一个梳理和记录,了解了许多藏书楼的前世今生,发现有不少藏书楼保存状况堪忧,甚至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程度。韦力先生2004年所著的图书《书楼寻踪》中曾提到,近年来,全国有十二家藏书楼被全拆;十家被拆而部分存留;二家被拆而移建或拟移建;四家被改建或重新装修。
其实,许多历史遗存都是文化的载体,我们在城市发展时义无反顾地把它们拆了,就如为了发展经济也义无反顾地把水、土壤、空气给污染了,所谓发展是硬道理,等经济发展后再去治污。只是污染也许还能治理,这些历史遗存却是无法再恢复的。黄州桥和二酉山房都准备部分移建,只是前有二酉山房移建之路的困难重重,黄州桥的移建前景其实也不容乐观,更何况移建后的古建筑,说到底与原来的完全已经面目全非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4: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