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zhao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dzhao

博文

用激励计划就能提高教学质量? 精选

已有 9061 次阅读 2014-8-28 16:22 |个人分类:其他|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大概是高校中批唯科研论的激励机制批多了,而一些领导在科研上的激励资源也有点近乎枯竭,于是纷纷开始往教学方面寻找创新点。前两天看到一个报道: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院士:我们现在先不谈创新 ,介绍了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主要的几个治学理念:大学最本质的任务不是创新,而是传承人类良知”“青年教师不许上讲台”“教授不上讲台得被重罚”,其中介绍的几个举措包括“中南大学强力推动教授回归讲台,把90%的绩效金分配给教学岗位。一名国家二级教授每周给学生上4小时课,就可以有20万元至30万元的年收入,不必再为拿不到科研任务而苦恼。”所有新教师都有8年时间用于自由探索,可以自选科研方向,有20万元科研经费供自由支配。8年期满拿不出成果、升不了副教授,就得自动走人。看到这样的介绍我是很怀疑的,这种把青年教师全部赶去做科研,把教授副教授都赶去搞教学就是重视教学吗?

             今天又看到上海8所高校率先试点骨干教师教学激励计划的报道,报道称,2012年底,上海市教委启动市属本科高校骨干教师教学激励计划试点工作,向21所市属本科高校印发了《关于开展市属本科高校骨干教师教学激励计划试点工作的通知》,鼓励各有关高校围绕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制订符合学校实际的骨干教师激励计划,积极开展试点申报工作。经过两轮评审,目前已确定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等8所大学为试点培育高校。主要的举措一是强化教学激励,二是考核教师教学绩效和规范教师行为,三是创新和完善评价机制。“教授必须给本科生上课、必须答疑、倡导新晋教师入职的前两三年不能给本科生上主课。”

             说实在的,高校开始重视教学,这应该是个好事情。只是对于什么东西一重视便要弄个什么计划之类的,推出各种奖励措施,甚至一刀切让教授们都去上课,而年轻人却不让上课之类的,我总怀疑是否真的有好的效果,试想一个在高校的年轻人,竟然要用8年时间去争取一个登上讲台的资格,真的觉得有点匪夷所思。便如前几年浙大便推出了100万的大奖来奖励一线教师,这样的奖励真的能把教学搞上去吗?我一直认为,让那些真正喜欢上课也善于上课的老师多上点课,别因为这样那样的规定阻塞了他们的上升通道,让高校那些用心放在教学上的老师得到应有的肯定,营造出教学和科研都得到重视的氛围,比这种看上去很震撼,却弄不好还是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的各种计划强得多。奖励强度越大,各种目的不纯的情况便越普遍,或许站在讲台上的老师就是冲着那奖励而去,能指望他一定把课讲好吗?便如当初对科研有那么多奖励措施,可真正拿得出手的成果还是没有多少不一个道理吗?

            我相信,高校教师中有许多人是热爱讲台,喜欢教学的,也为之付出许多心血,不久前成为舆论焦点的清华方艳华老师应该算这样的一位老师了。其实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喜欢,对他们就是最大的奖励了,但这样的人,各种奖励措施却未必落到他们的头上。教学固然需要对所讲授知识的融会贯通,但也需要激情、需要责任心,还需要讲课技巧,好的讲课对学生和教师都会有收获,但这绝不是靠高强度的奖励便能得到的。就像浙大给出的100万大奖,我一直认为奖给一个教师,还不如奖给50个或者100个教师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9474-823020.html

上一篇:金银花和山银花的文献综述
下一篇:私房菜(六):赵氏鱼香肉丝
收藏 IP: 183.157.160.*| 热度|

64 吕喆 陈小润 马建敏 刘洋 张骥 徐耀 张忆文 吴昊 朱晓刚 赵理 刘浔江 汪晓军 郑小康 彭真明 李健 罗帆 庄世宇 刘淼 许方杰 曹广福 温世正 梁洪泽 李福海 周波 葛素红 戴德昌 刘立 曹聪 陆俊茜 陆同兴 闫安志 查向东 赵斌 李侠 燕文韬 胡孙铃 毛宁波 刘建兴 李宇斌 吴浩宇 董洁林 李兴超 zy00chen yhqing xyxy220 hydi zhouguanghui taoshl ztanztan QDA2012 aliala lihuas421 wangqinling jiareng ybyb3929 ldongm cbinq weilu1 xiong001 truth21ct hheq jianhuiy dulizhi95 xqhua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03: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