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zhao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dzhao

博文

金银花和山银花的文献综述 精选

已有 9836 次阅读 2014-8-27 16:03 |个人分类:文献检索|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金银花, 山银花

             虽然偶不是中医药方面的专家,但文献检索却是偶的拿手好戏,也有做查新的文献归纳和判断的功底,所以特花了点功夫,检索了一下金银花和山银花方面的文献,做一个简单的综述。其实写前面关于金银花和山银花的博文时,偶曾粗略检索过一下文献,发现还是有不少相关文献的。这次特选择了文献收录最全的“读秀”为信息源,做一个比较全面的检索。用检索词“金银花”*“山银花”在摘要字段里检索,共检索到相关期刊论文155篇。如果以《中国药典》2005年的修订为分界线的话,2004年以前的相关论文46篇,2005年以后的论文共109篇。从文献的情况可见,主要涉及几个方面的研究:一是对双花各种鉴别方法的研究和论述;二是双花的各种成分分析;三是双花的药理和功效研究;四是双花相关的市场分析。

               一、2004年以前论文的情况

            2004年以前《中国药典》未修订时金银花是包含了华南忍冬、红腺忍冬、灰毡毛忍冬、黄褐毛忍冬等品种的,有些文献认为金银花有十多个品种,而在探讨它们的功效、成分等方面,不做细分,也有少量文献做了不同产地和品种的金银花的比较和分析。检索词中的“山银花”在摘要中出现,基本上是特指忍冬的一个品种山银花(Lonicera Con-fusa Dc),典型的如郑欣荣《浅谈金银花的鉴别与质量控制》一文的摘要所表达的:“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红腺忍冬、山银花或毛花柱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所以该时间段同时包含两个检索词的文献相对比较少。其中柴兴云等人做了不少专门针对山银花(Lonicera Con-fusa Dc)的研究工作,有4篇相关论文,另外有一组专门研究灰毡毛忍冬的文献,即《灰毡毛忍冬的质量研究》,共4篇,分别为灰毡毛忍冬的生药学研究、不同加工方法对有效成分的影响、不同的产地加工方法对毒性及溶血性的影响、对普通感冒的临床疗效观察;总结。其他论文则大多是在研究金银花的时候包含了山银花(Lonicera Con-fusa Dc)。所以这个时间节点前后“山银花”的内含是不同的,要特别注意。从文献可知,山银花本来是特指Lonicera Con-fusa Dc,所以《中国药典》把好几种药物列在其下似乎也不是很好的选择。典型文献例举:

1.金银花与金银忍冬的鉴别. 徐艳红,董艳丽,翟铁宏等.  时珍国医国药,2004第9期  

2.山银花化学成分研究. 柴兴云,李萍,唐力英. 中国中药杂志,2004第9期

3. 山银花中酚酸类成分研究. 柴兴云,窦静,贺清辉,李萍. 中国天然药物,2004第6期

4. 金银花商品分类鉴别. 唐培昀.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4第5期

5. 2种不同来源金银花的鉴别及绿原酸含量分析.陈豪,福建中医药,2004第2期

6. 不同批次商品金银花绿原酸含量比较. 李海鹰,周凤琴,张照荣等,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5第1-6期

7.金银花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王颖,柯影,乔玉萍. 黑龙江医药杂志,2000第1-6期

8. hplc法测定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含量. 张忠春,管玉民,王官连. 山东中医杂志,1999第7期

9. 金银花药理作用比较. 李佺,崔瑛. 中药材,1999第1-12期  

           二、2005年以后的文献情况

           2005年以后的文献中,山银花的含义大多数都指《中国药典》所指的那几种忍冬,其中大多数论文还是从双花的鉴别、成分、药理、功效、市场等方面进行的研究和分析,其中鉴别类的文献所占比例较大,因为两种花非常相似,所以有通过各种方式来辨别、鉴别两者的文献。另外测定两花各种成分的文献也占了相当比例,其中有少量文献做了两者各种药用成分含量等方面的比较。对两花药理作用的文献却占比很小,其中《金银花、山银花药理学研究现状 》算是一篇较好的综述文献,通过该文可以了解这方面总体研究情况,该文在论述金银花和山银花的作用和功效方面是把两者放一起讨论的,并未分列,可见分别研究两者药理的文献基本没有,也没什么对两者进行比较研究的文献。看了几篇原文后也印证了这一点,关于药理学方面的研究,研究结果基本都认为两者的功效是相同的。如《金银花与山银花的性状鉴别和药理作用的区别》,其中的区别只关注了两者性状的不同,但药理作用的讨论却是完全一样的。典型文献例举如下:

A. 各种鉴别方法的

1.金银花与山银花的鉴别方法探讨. 陈丽. 医学信息,2014第7期

2.金银花与山银花生物指纹图谱比较研究(英文). 付珊珊,张甜甜,吕俊兰等. 药学学报,2011第10期

3. 薄层色谱法鉴别双黄连口服液中金银花成分的改进. 肖宏华,甄诚,刘开玉. 首都医药,2013 第24期

4.基于est-ssr的金银花分子鉴别方法研究. 蒋超,袁媛,刘贵明等. 药学学报,2012第6期

5.忍冬和灰毡毛忍冬的色谱鉴别方法研究. 丁野,马杰,童珂,李文莉,汪冶. 中南药学,2011  第10期

6.金银花与山银花的性状差异及鉴别方法.李建军,李军芳,李景原等. 河南农业科学,201第4期

B. 药物成分测定和研究

1. 浅谈金银花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实用价值. 陈雅文. 中国民间疗法,2013第5期

2.华南忍冬组培苗与扦插苗植株绿原酸比较分析.曾燕蓉,杨美纯,朱方容. 南方农业学报,2012 第1期

3.不同产地金银花与山银花主要成分的含量比较. 李红霞,王雪芹,李振国等. 中国药房,201第31期

4.金华地区不同产地金银花中绿原酸的hplc测定. 张慧芳,罗国海,陈宗良. 江西中医药杂志,2010第5期

5.金银花与山银花挥发性成分gc-ms的研究. 王振中,毕宇安,尚强等. 中草药杂志,2008第5期

6. 黄褐毛忍冬中主皂苷成分的结构解析. 汤丹,李会军,李萍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8第3期

7. 红腺忍冬藤茎的化学成分.贺清辉,李会军,毕志明,李萍,马少哲. 中国天然药物,年代:2006第5期

8.山银花不同发育阶段花结构与绿原酸含量变化关系研究. 耿世磊,宁熙平等. 云南植物研究,200第3期

9. 不同来源金银花、山银花花蕾及花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含量比较.刘雪芬,李林,冷春鸿. 浙江亚热带作物通讯, 2007第2期

C. 关于药理作用的研究

1.金银花与山银花的性状鉴别和药理作用的区别. 鲍桂枝. 北方药学,2014第3期

2.浅谈金银花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实用价值. 陈雅文. 中国民间疗法,2013第5期

3.金银花、山银花药理学研究现状. 王芳,高松.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第4期

4.川产金银花主流品种细毡毛忍冬解热抗炎作用与急性毒性作用初探. 刘华,张丽宏,王红平. 海峡药学杂志,2008第9期

5.金银花在兽医临床上的妙用. 曹礼静,吴岚. 兽药市场指南,2007第6期

6.川产金银花主流品种细毡毛忍冬解热抗炎作用与急性毒性作用初探. 刘华,张丽宏,王红平.海峡药学杂志, 2008第9期

7.金银花品种对于临床应用的影响. 王日生. 北方药学,2014第2期


           三、关于把山银花列为伪劣、有害等的文献

           在一些关于质量控制、市场分析方面的论文,在论述的时候是把山银花作为假冒金银花来分析的,其中大多说到因两者价格有区别,有用山银花冒充金银花的情况,把使用山银花的行为归为用假冒伪劣品代替金银花,也有指山银花没有清凉去火作用的。而且在所有文献中,未见有指出这种说法错误的相关文献,可见关于山银花有害等方面的信息即便在学术期刊上也有扩散。典型文献:

1. 李涛.慧眼识别真“金”白“银”.民生周刊,2013,(第12期).

2. 钟凯.凉茶到底能不能降火.科学之友(上旬),2013,(第6期).

3. 宿希强. 凉茶市场“上火”企业忙掐架 回避“山银花”.中国质量万里行,2013,(第5期).

4. 加多宝王老吉是否和“山银花”有牵连.中国防伪报道,2013,(第4期).

5.“山银花”冒充“金银花”何时休?.乡村科技,2010,(第9期).

6.凉茶到底能不能降火 .钟凯. 科学之友(上旬),2013第6期  

7.中国式隐患几时休? 刘. 实验与分析,2013第2期

8.小心金银花掺入山银花. 王丽. 农产品市场周刊,2011第37期


          结论:从文献情况看,金银花和山银花在《中国药典》上的分列,为使用这些药品的临床用药和一些产品用料上都产生了不少困惑,使得以前不算太热门的研究两者如何分辨方面的论文大量出现,而分辨的目的却好像只是为分辨而分辨,因为两者在药理上是否有区别没有论文做出论述,也缺少相关研究。在所有文献中仅2篇文献比较了不同品种忍冬类植物在疗效上差别,一篇为李佺和崔瑛发表在《 中药材1999第1-12期上的论文“金银花药理作用比较”,通过抑菌、抗炎、解热和止血实验,比较了来自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的6种金银花的药理作用。另一篇是王日生发表在《北方药学2014第2期上的论文“金银花品种对于临床应用的影响”,取符合牙龈炎症诊断标准的患者45例,口腔溃疡诊断标准的患者45例,两组各随机分为三组,分别是正品组15例,予山东为道地药材所产的正品金银花治疗;山银花组15例,予四川产的山银花治疗;安慰组15例,予饮用白开水,比较了三个组的疗效。但显然这方面的研究还太少。

            大多数文献仅通过研究揭示如何区分两种药品,或通过各种分析方法测定它们的各种化学成分。然而对却少有各种化学成分在用作药物原料时的具体作用分析,似乎就是因为名字不同,所以要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似的。根据相关专家的意见,药物中某一成分含量高低不能作为评判药效的唯一依据,还应参考药效学研究结果,而从文献看,这方面的研究相当欠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9474-822745.html

上一篇:马后炮:说说于艳茹事件
下一篇:用激励计划就能提高教学质量?
收藏 IP: 183.157.160.*| 热度|

39 郑小康 孙平 朱晓刚 陈小润 李天成 王锟 张强 李璐 刘立 张忆文 李学宽 庄世宇 宁利中 李健 李归华 温世正 王荣林 武夷山 陆俊茜 刘艳红 许培扬 秦歌 曹广福 蒋德明 cbinq yuweihong yhq220 aniuaniu jianhuiy bingqc yewen dulizhi95 DXY1234 lwlu dmingl zy00chen yhqing huangshan ybyb3929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01: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