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zhao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dzhao

博文

往左还是往右,应该是可以选择滴 精选

已有 5124 次阅读 2014-2-9 14:58 |个人分类:杂谈|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感谢老邪,写了两篇“答美女弟问”(见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984-765470.html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984-765799.html )。其实,老邪给偶看的是一个现实存在的事情,似乎所有国家都在走着先污染再治理的道路。这个事实偶当然很清楚,只是总抱着一点点希望,因为有许多事情明明是可以避免的。以前也有类似的如天下大乱然后达到天下大治之类的理论,偶是觉得,这些理论也许的确说出了一个规律,但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发展规律应该有点区别吧?自然发展规律中有许多人类不可抗力的作用,而社会发展所走的路,却是在人的一手操纵下走出来滴,便如开车的手中掌握着方向盘,可以向左也可以向右,不能说大多数车都向左拐所以是不可能向右拐的,其实是可以的。但往左走,虽然是一条弯路,只是沿路有许多金银珠宝可以被驾车者收入囊中,往右走可以少走弯路,但路上没有金银珠宝而且坑坑洼洼,驾车者不仅得不到什么宝贝,反倒是更累还要经受颠簸和困苦。所以大多数人都选择了左拐,还说这便是规律,其实是我们自己为自己的选择找了个很好的借口。正如春艳所说:“人性的弱点本来就是最最难克服的。”  没想到在这个事情上春艳倒是很理性,偶还一直以为自己比她理性一点呢,呵呵。

            本家赵明的博文偶也看了,其中给偶最大触动的是视频中说到,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等亚洲国家开展追赶欧美,成为新兴国家,用一个国家的平均值看,中国已经走到了比较前面了,但国家内部却是不平衡的,发达的上海与意大利相当,而贫困的贵州却和巴基斯坦差不多,如果进一步分解,贵州的偏远地区其实和非洲的加纳相同。偶便在想,难道如贵州这样的地方要发展,也必须走上海一样的路吗?毕竟这是在一个国家,便如同坐一条船,同坐一辆车,不能像美国把污染工业搬到中国来那样,把上海的污染企业搬到贵州去吧?而事实是这样是事情还是发生了,真的是规律吗?想到这个真的有点悲哀呢。

             在偶的博文那些弯路真的是一定要走的吗?”后,jiareng博友的一个评论说得特别好:“如果是生活在一个封闭的小世界,那弯路和岔路都是可以不走的。但是,生活在地球这个充满人类的美好世界,有些弯路时必须走的。不是吗,不发展就会落后,一落后就可能挨打。哪个不怕打啊?哪个没有一点危机感啊?哪个不想过好日子啊?只要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就可以了:什么都有,只是环境有点污染的世界,和什么都短缺,没有汽车,没有飞机,没有高铁,甚至没有足够的粮食、肉类的世界,你选择哪一个?问题的关键是:不能一味地求发展,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一定要考虑环境综合治理的问题。环境问题是大问题,政府有责,匹夫有责。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未为晚矣。” 汪晓军博主说:可能不叫弯路,叫“有些历史发展阶段不可能超越”可能更科学一点点。人只有吃亏了,才能长见识!偶的回复是:“为什么不能超越呢?一定要亲自吃那些亏?据说猴子都会吸取同伴的教训不重蹈覆辙,人竟然不如猴子?” 其实偶的确还是带着一点期盼的,而更多的还是担心,因为看到政府最近的环境风暴越刮越猛,只怕治理的结果仍然是污染搬家,最后却用一个所谓的“规律”做注脚。

                     这是几张在越南胡志明市拍的路上疯狂的摩托车和那些路边的大树。其实胡志明市的路大概与二三十年前的杭州差不多,市内没有很宽的马路,也没有人行天桥,更没有立交桥,但那里的汽车和摩托车的数量远远超过二三十年前的杭州。杭州这些年不断在修路扩路,但仍然赶不上汽车增加对交通和道路提出的要求。所以,有的时候,快速的发展也有可能带来更灾难性的后果啊!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9474-765906.html

上一篇:向两位大侠致敬
下一篇:看表演
收藏 IP: 61.175.193.*| 热度|

41 郑小康 郭军伟 燕文韬 彭真明 李毅伟 武夷山 陈小润 曹聪 刘立 李学宽 陈楷翰 李健 徐军 肖振亚 李竞 李伟钢 贾伟 汪晓军 卫军英 杨顺楷 翟自洋 jianhuiy dulizhi95 HANGQING xiong001 lwlu ztanztan zyp321 zjqing bingqc yunmu ldongm yhq220 yuweihong zzjtcm xyxy220 wyhzj aniuaniu dmingl jiareng ybtr3929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9: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