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家有考生要参加高考的人来说,最近多省传出的高考改革的信息一定是非常关注的,而最先放出清晰方案的是北京,日前,北京市教委公布了《2014-2016年中考中招改革框架方案》(征求意见稿)、《2014-2016年高考高招改革框架方案》(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征求意见。根据框架方案,从2014年起,北京市中高考将陆续启动一系列改革,从试卷分值设置、招生方式、志愿填报等方面进行渐进式改革。到2016年,高考英语总分将由150分降低到100分,一年考两次,成绩三年有效;语文分值将从150分提至180分。据相关报道,网络调查显示:超七成网民支持英语降低分值。
这个消息同样没被科学网关注,即便博客中有王志刚、王橙、徐明昆等博友写了几篇相关的博文,却没有太多反响,很快被淹没了。但我还是很不识趣,想在这个关注院士之争的热点下讨论一下高考改革的事情,毕竟高考指挥棒对教育的影响太大了,许多人也早就指出,不改变考试和录取制度,许多改革最终只会流于形式。那么这次动了高考这根指挥棒,会如改革者设想的那样,激发国人学习母语的热情,给那些不善于学习外语,却在数理方面的偏才、奇才、怪才们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给地处偏僻乡村,英语成绩差的乡村学生带来了更多希望的曙光吗?
作为一个家长,刚经历过女儿的中考和高考过程,根据自己的经验,对改革考试分数设计和考试形式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倒是可以作一个基本靠谱的猜想。
1.英语的情况。由于可以多次考,取最好的那次成绩,而且三年有效,对于有条件的学生来说,便等于可以提前把高考的一门成绩拿到手,大概初中毕业那年就会去参加英语考试,无疑小学和初中阶段会强化英语培训。如果这个学生很幸运,英语考了满分,OK,高中三年他大概基本便把英语扔掉了,主要精力都去攻克其他课程的难关了。如果很悲摧,他没有考到满分(不排除有些学生会把自己的理想成绩设定为90分、95分)或设定的理想成绩,他则都要继续强化、考试,直到考到那个分数为止,因为高考中的每一分之差,可能便是几百个名次的差距啊!其实以前我自己一直认为学生如果只有几分之差,根本不代表智力与能量的高下,但这个想法在女儿和她的老师的不断洗脑下得以改变。记得女儿中考还是高考中有一个30分的体育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认为,这是一定必须拿满分的,因为这等于是白送的分数,比其他科目中的分好拿多了,体育的每个项目允许考两次,女儿很幸运,好像是一次就过了,拿了满分,她一个好朋友游泳少拿一分,便死活又练了以后去考第二次。我当时便认为那么辛苦去拿那一分还不如不要了,被女儿痛批,举出好几个一分之差的惨痛教训。后来的事实证明了我原来的老脑子的确跟不上趟,女儿的高中和大学都是踩着分数线进去的,还真不能差那几分呢!高考的英语听力,浙江是先考而且有两次机会的,女儿在英语上不那么幸运,第一次考得很差,据说是她们那个教室的音响有问题,便没有选择地只能去考第二次。象她那样考得太差去考第二次还没什么,我一个同事的女儿考了29分,却非常懊恼一定要去重考,我当时也说,自己女儿考到这个分数肯定不考第二次了,可她一定再考了第二次,好在第二次拿了满分,否则便也是白考啊。当然,我女儿第二次都没考到满分。从这个例子便可预见,英语考试形式改变后的基本形态,英语培训机构应该有了更多的商机,英语的重视和拼搏则会提前。
前面猜想属于城市中的情况,那么再看看农村,特别是没条件参加强化培训的那些孩子,可能的情况是,因为英语分值降低,对它的重视程度也随之降低,到大学阶段,学生的英语水平将有更大的差距,学生间英语的鸿沟可能要到大学去填了。这让我想到自己大学时候的英语,那时英语好像只算10分,不少同学是不会英语的,大学英语学的许国璋英语,从ABCD学起,而我们却从小学三年级就学英语了,所以上英语课就都去看别的书了。当然有些上进心强或本来便想出国的同学会去选高级英语的课程,不过我这样不求上进而且从内心有点排斥英语的人,便当英语课是放假了,欢乐得很。整个大学,自己感觉英语水平基本没有提高,毕业的时候大概与高中的程度基本一样。我猜英语考试改革后,到了大学便可能出现我们大学时那样的情况,当然可能没那么严重。
2. 语文的情况。语文总分增加,对语文好的同学可能算个福音,但难说这便能提高他们学校母语的热情,而是更重视语文的考试训练,练那些生僻字、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的归纳、不同词语的辨析等等。从现在高考的情况看,真正热爱文学或写作的学生,未必能取得语文高分,那些在写作上多奇思妙想,在文字表达上不循规蹈矩的学生往往只能落个低分,而作为语文考试训练的那些东西其实是毫无乐趣可言的,生生把生动有趣的语言文字拆解得支离破碎、僵化死板,反倒可能扼杀学生本来尚存的一点对语文的喜爱之情。在高考中,语文是一门最容易出现意外情况的学科,带着很强的撞大运的色彩,一些被认为语文不好的学生,运气好了可能语文竟拿了高分,而一些被认为语文很好的学生,如运气不佳,便可能在语文这门考试中败走麦城。正如徐明昆博主所说,语文的选拔作用其实是不明显的。
看了我这些分析和猜想,大概有人会说,我是个悲观主义者。我承认,对于高考和教育改革,我的确感到非常痛心和无力,便如前几天写的那篇博文“教育真是病得不轻”所说,包括许多博友的评论,大家都能看到问题,都知道有病,但却没有好的治疗方案,已经开出来的药方也明显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最后可能没治好原来的病,却弄出了新的毛病。这次高考改革的方案,只怕还是这样。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8 15: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