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剩余价值理论在今天

已有 4626 次阅读 2015-3-11 08:26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对于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国内有那么一些人是一直存有非议的。大约是在八十年代,有位驻外大使自称给中央写过报告,说西方发达国家现在的财富不是通过剩余价值掠夺来的,而是发展科学技术而得来的。这样的说法,除了说明这位大使对于科学技术与生产的关系毫无所知以外,还能说明他对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也是一窍不通。

在知道,在工业革命时代,资本主义就是通过在工业领域中大量运用新的技术来扩大资本的生殖能力,来攫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过程中,资本所占有的剩余价值并不是由工人纯粹的体力劳动而生产出来的,恰恰是因为当时的技术与生产的结合,是工人的脑力与体力与机械设备的结合,才导致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使工人的劳动创造出大量的剩余价值来。那么问题就在于,那时的工业技术能够提高剩余价值量的增长,而今天的工业技术难道就与剩余价值的生产没有关系?这实在也是一种奇谈怪论。

在工业革命之后,资本在生产中投入的技术含量也是不断增加的,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说,这就是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一种必然规律。这就是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进入生产领域的成分会越来越多,生产领域中的科技含量会越来越高,所以今天资本主义生产的高技术含量的不断提高正是符合马克思关于资本生产不断发展的论断的。

科技含量在生产领域中的提高,并没有否定剩余价值理论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生产规律。技术含量提高了,使用的劳动力人数下降了,但是创造价值与剩余价值的仍然是劳动者,而不是技术设备。正如在蒸汽机时代,蒸汽机动力与机械设备是创造剩余价值的基础,而创造剩余价值的是劳动者一样,今天的自动化生产过程中,创造剩余价值依然是劳动者。如果说有区别的话,就是今天的劳动者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在数额上也大大地提高了。而今天劳动者所获得的工资,以及需要的教育与培训所花费的时间也大大地提高了一样。

制造业也是分成不同领域,当然也就存在着不同的档次。精细的产品,需要更高的技术,也就有了更多的附加值。在这类附加值中,就包含着制造业劳动者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所以,尽管现代制造业所需要的劳动者人数在减少,但是每个劳动者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所有增加。

我以为,在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叙述过程中,似乎没有提到设计者创造的价值。或许在马克思那个时代,设计人员创造价值的情况并不那么突出,因为生产领域里的产品种类还没有那么多,所以设计人员创造价值的现象还没有引起人们更多的重视。而在今天的制造业里,设计人员的作用已经远远超过以往的传统制造领域,所以设计人员创造价值的意义已经相当明显了。在这种情况下,商品价值的创造不可能把设计人员的劳动作用排除在外。如果把这个因素考虑进去,那么在现代工业领域里,创造价值与剩余价值的人就既包括制造者,也要包括设计者。

前几年,有个知名大学的经济学教授,说今天的资本主义不同于马克思那个时代的资本主义,比如,今天的伦敦已经没有当年存在过的童工了。当然,这位教授似乎还是为马克思辩护的,说马克思对那个时代的资本主义的批判并没有错,只是今天的资本主义与马克思那个时代的资本主义不一样了。

或许在外表上,马克思时代的资本主义与今天的资本主义会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在本质上,就不一定了。正如那位经济学家所说,今天的伦敦不会再有童工了,这似乎就是今天资本主义与马克思时代资本主义的不同,或者变化。但是这位学者似乎没有看到,在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童工的使用仍然是比较严重的。更严重的是,那些地方不仅有童工,还是雏妓,以至于联合国不得不专门发文,或者开会,专门谴责存在雏妓的问题。在西方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存在过的问题,在今天第三世界国家里,仍有不同程度的存在。试问,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能说今天的资本主义与一百多年前的资本主义有着本质的不同吗?

我们有些人,包括一些学者,一说起资本主义,就是只看到西方发达国家,而似乎不知道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也同样都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中国在实行市场经济之后,由于资本的干预,在资本主义社会存在过的现象,在中国也同样有不同程度的存在。至少这说明,凡是有资本存在的地方,很多相似的现象都是会出现的。这已经没有什么丝毫的奇怪。

所有这些问题不过是在说明,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所揭示的资本主义发展规律依然是存在的,并没有因为资本主义时代所存续的时间更长一些而有所改变。大约十多年前,中国国内的一些研究经济学的人们,似乎突然就都敢向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挑战了。只是让人遗憾的是,他们的观点都是缺乏事实依据的,除了展示他们的鲁莽或者“勇敢”之外,再也没有给人们看到更多的东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8176-873598.html

上一篇:不同时代的年轻人
下一篇:那一年的本科教学评估
收藏 IP: 114.250.92.*|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9 05: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