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高仓健与日本文艺

已有 4241 次阅读 2014-11-27 00:01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高仓健走了,也激起了人们对于他演过的电影的记忆。《追捕》是被媒体最常提到的,但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远山的呼唤》和《幸福的黄丝带》,可能是那两部电影有倍赏千惠子参加演出的缘故吧,觉得他们俩真是绝配。而《追捕》中的中野良子虽然表现也不错,但总让人觉得她跟高仓健之间好像有代沟似的。

《追捕》以情节取胜,对于人物本身,虽然也有刻画,但毕竟被情节所累,无法更深入一步。而《远山的呼唤》和《幸福的黄手帕》并没有多复杂的情节,于是就有更多的空间来刻画人物。我想,无论什么样的文艺作品,单靠情节也许能畅销,但要真正能打动人,还是要靠对人物的细致刻画。不过,《幸福的黄手帕》最早源于一个美国小说,那小说原名好像是《幸福的黄丝带》。

八十年代初,中国引进了一批日本电影,当时最知名的是《望乡》。因为描写的是在日本的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日本把一大批女性送到南洋做妓女,所以在镜头里不可避免会出现在当时人们看来有点尴尬的画面。要搁现在,屁事也没有。但是在当时,这似乎是一件很不得了的事。中央电视台还专门组织观众对此进行讨论,有相当比例的观众认为这部电影中这样的镜头是不该出现的,是有伤风化的。当时我看了这部电影,给我的印象还是很深的。资本哪把人当过人?都是吸血的工具。这种资本的野蛮和残忍确实令人发指。所以我觉得这部电影拍得还是很不错的。

《望乡》中的女记者,扮演者是栗原小卷,形象不错,后来她演的《生死恋》在中国大火。只是我那时正在上大学,虽然还在原单位拿工资,但是原单位工会发的电影票就不再有我的份儿了,我自己也不会花钱去看电影,于是就在上大学的四年里,耽误了不少电影。若干年后,在电视里才看到《生死恋》,但当时观众对日本电影和狂迷已经过去,所以等到我看的时候,基本没什么感觉,甚至看了几眼之后,就想着换台了,一直没有完整地看完过。

当时日本的一些流行歌曲在中国也很流行,我印象中有个“黑鸭子”男声四重唱组,唱过很多很好听的歌,如《邮递马车》、《森林水车》之类。后来中国出了个同名的女声三重唱组,我一直弄不明白,她们干吗要跟人家日本的男声重唱组取同样的名字?是因为想象力缺乏,还是什么别的原因?

不过日本的民间音乐,或者它的传统音乐我不喜欢,总有一种鬼里鬼气的,让人听着特别瘆人。三浦友和与山口百惠演的《绝唱》,里面的音乐就给我这样的感觉。虽然两位表演都很到位,但我还是不喜欢看这部电影。刚开始看的时候,因为不知道剧情,后来看到男主人公从前线回来,发现自己的爱人刚刚离世,就跟死者举行婚礼那一场,我看的时候有一种想吐的感觉,别提多难受了。

他们二位更多的是在中国的电视荧屏上出现,如电视剧《血疑》,那算是家喻户晓了。另外还有一部日本的电视剧《姿三四郎》,看过几集,后来发现其实很多集都大同小异,无非就说主人公悟到了什么,每集都是如此。于是后来就不看了。还有一部电视剧《排球女将》,只是里面把排球的技术与战术吹得太不像话了,如所谓“晴天霹雳”,那几乎就是一个在任何一场排球赛中都不可能出现的动作,而电视剧则把它作为一个具有魔法功能的技术动作,几乎战无不胜。凡事一说得太玄乎了,就不可信了,也就失去魅力了。

更多的日剧是在凤凰台看的,当时都觉得还不错,只是不可能有更多的时间去看它们,后来凤凰台以播韩剧为主了,也就看不到什么日本电视连续剧了。不过,凤凰台播放的日剧都是偶像剧,里面的少男少女都很纯真,如同神话一般。而在现实中,肯定不是神话,所以不可能从日剧中来了解日本今天的现实。

日本电影《人证》来自推理小说,当时在中国也是很火了一阵。其中的插曲《草帽歌》,英文名字给忘了,似乎是straw hatstraw应该是稻草吧?中国的草帽,在北方多为麦秸编织而成,不是稻草编的。中国的南方人多戴斗笠,这也都是从照片上看到的,没见过用稻草编织的草帽。

日本的推理小说也曾经很畅销,好多当时国内的文艺期刊都转载过日本的推理小说,那时中国也没有什么版权意识,这种随便转载倒是让中国人看了不少日本的推理小说。看日本的推理小说,总有一种曲径通幽、峰回路转的感觉,挺好玩的。不过,最后揭开谜底的时候,发现这些案子无非是两种事由,一个是为情,一个是为财。反正怎么折腾也折腾不出这两样,所以往往结尾是最枯燥,最无聊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8176-846568.html

上一篇:再说普世价值
下一篇:上什么课烦什么课
收藏 IP: 114.250.84.*| 热度|

3 王春艳 吕喆 吕新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00: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