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关普世价值,似乎以前专门说过,但现在又有网友提出这个问题,将这个普世价值看为一个亘古不变,超越一切时空的东西,而且是一种万能的法宝,只要祭起这个法宝,似乎就无往而不胜了。
其实现在提出的所谓普世价值,不过才出现二百多年。自打法国大革命以来,人权、民主、平等、自由、博爱等才逐渐被西方视作普世价值。从辩证法的观点来看问题,世间一切具体的事物,都是有其开创、发展、鼎盛、衰退,直至消亡的过程。所谓价值观,也不过是对现实事物在观念上的反映,所以具体现实事物是有其相对性的,反映这种事物的观念自然也是有其相对性的,既不可能是永恒的,也不可能是普世的。
本来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但是有的人就是不相信。他们宁愿相信那些说得天花乱坠,花里胡哨的大忽悠词。
18世纪的启蒙学者们提出了现代的自由、民主、平等、博爱以及天赋人权等观念。那多半是为了反对法国封建贵族的特权和专制制度的,也包括反对宗教神权制度在内。这是法国大革命之前的舆论准备。法国大革命爆发之后,遭到英国、俄国、奥地利等君主制国家联合围剿,又是拿破仑用自己的军队把这些观念向欧洲扩散开来。1848年的欧洲大陆上,发生的一系列革命,这些口号才真正在欧洲产生广泛的影响。
然而,在这些口号下面,是帝国主义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各国,以及非洲与拉丁美洲诸国的野蛮侵略。中国是直到清王朝被推翻后,才开始考虑中国那时为什么总是一个失败国家,才有人提出要引进民主(德先生)与科学(赛先生)的观念来。
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言人是不屑于谈论今天那些所谓普世价值的。孙中山还提出要经过军政、训政,才才能进入宪政阶段,至少在前两个阶段,与那些所谓普世价值没有什么关系。而第三个阶段,老蒋倒是搞了个国民代表大会和总统的选举,那是个什么结果?大家都是知道的。
倒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中央苏区,最先推出婚姻法、劳动法,反对买卖婚姻,反对欺压劳工,事实上最先举起了人权的大旗。在抗日战争期间,在根据地最先举行了抗日民主政府的选举活动。一时间,国统区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纷纷到根据地参观访问,了解一下共产党为什么能做出这样倡导民主的行为。他们回到国统区后,纷纷向国统区的人民和青年学生宣讲抗日民主政府的选举与民主。
诚然,在反右扩大化之后,我们在民主与法制的道路上走过一段弯路,在文革中,更是出现了践踏法律,无视人权的错误行为。无论怎样,我们毕竟在后来开始认识到这样的错误,并且开始纠正这样的错误。或许,由于当时我们对世界上的情况了解得并不多,所以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也并不特别深入。
八十年代,西方的各种观念随着开放大门的打开,陆陆续续进入到中国。更多的人开始了解到这些观念和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其中是有着积极意义的,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负面的作用。八十年代末发生在原社会主义阵营各国的那场风波,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后来颜色革命的先导。
我们不赞成普世价值这个说法,并不是我们完全反对这些观念和价值观中的全部内容,这些观念中的确存在着很多积极的和正面的东西。当然,这其中也存在着资产阶级在行动中与言论中的虚伪。我们不会因为其中含有正面的东西,就完全无保留地接受,也不会因为其中存在的虚伪,就完全无保留地反对。我们反对的是把这些观念绝对化,把它们说成是永恒不变,超越时空的东西。这是不符合实际的,也是根本不可能的。
在欧洲的中世纪,宗教神权所宣导的那些价值观,肯定也在当时被认为是一种普世价值。那时,谁敢说个不字?谁别说不了,就是略微有点怀疑,就有可能被送上火刑场,因为基督教不允许用刀杀人。这类价值的普世性够强大的了吧?那又怎样?现在那些当年也被认为普世的价值,今天都跑到哪里去了?
任何价值观都是由社会生产方式来决定的全部社会生活来支配的。社会生产方式及其全部社会生活发生了变化,价值观也就会跟着发生变化。宋明理学所倡导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在今天还能成为具有正能量的价值观吗?它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今天还能在江南地区看到的那么多贞洁牌坊,难道不是当年这种价值观“普世性”的表现吗?
今天有些人拼命鼓吹的所谓普世价值,也只能是在一定的时间范围,一定的空间范围行之有效,没有什么观念能够超越时空范围。这是最普通的辩证法常识。更何况,那些鼓吹普世价值的做法,不过是对中国实施的社会主义制度大加攻击,并不表明他们真的多么在乎中国老百姓的人权和民主。香港的“占中”者就是这种所谓普世价值最充分的实行者。但是他们的行为同时又是多么荒谬,侵害了那么多人的生计,遭到了那么多人的反对,他们所宣称的东西难道还能留下什么价值吗?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20: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