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上什么课烦什么课

已有 3289 次阅读 2014-11-28 08:30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上大学时,有一个让我不解的现象,就是我每上什么课,过不了多久,就很烦这门课。特别是我们专业的主课,几乎都是如此。大约只是在大四年级时,那门主课没有让我特别的烦,但多少还是有那么一点让人烦。

或许这些课程的内容对于我们来说,并不是全新的,也不是极陌生的,多少都知道一点点,但知道得也不那么全面和详细。这被称为夹生饭,这个词是我后来当老师之后才知道的。夹生饭作为它的原始含义,是在煮米饭的时候,火太大,锅底部分都烧糊了,中间还有一大块仍然是生米。现在用电饭煲一般做不出夹生饭,想做都做不成。可是在用炉火的年代,对于没有经验的人来说,开始煮饭而煮成夹生饭的,几乎一点都不奇怪。如果煮出来夹生饭,就很不好办。继续煮下去吧,糊的状态会扩大,如果不继续煮吧,那夹生的部分永远都是生的,根本吃不下去。

一门课上成了夹生饭,这就特别难办。老师如果把学生当成对这门课程的内容一无所知的话,那么学生会觉得老师没有必要这么讲,他们又不是什么都不知道,所以会对这样的讲话感到很烦;如果老师把学生当成知道不少内容,而只讲其要点或难点或重点的话,学生对这门课又会感到生疏,不知道老师要说什么,或者不知道老师为什么要讲这些东西。总之问题很麻烦。

而当年的我,对这些课程的了解程度就是这样一锅夹生饭。听起来,似乎都知道,如果让人一细问,就什么也说不上来。只有一门课,我还算是比较生疏的,也想学得好一点。可是虽然也记了很多笔记,但是由于记忆力不如年轻的同学,所以最后考试成绩也只能算是勉强通过,让我很受打击。

还有一门课,是典型的夹生饭。不过,那位讲课的老师也有点成问题。这门课很抽象,逻辑性应该也很强,但这位老师就是有办法把这门课讲成一大盆浆糊。这本事可不是一般的本事。这位老师上课时词汇贫乏,翻来覆去就那么几句词,而且讲课看上去很有激情,可是这种激情都让我们不能理解。我们几个年龄相仿的大龄同学都觉得忍不了了,就跟系里提意见,要求更换老师。系里开始含糊其辞,语焉不详,跟我们这儿穷对付。我们后来也强硬了起来,说如果再不换老师,我们就要罢课。有些岁数比我们小的同学也认为这老师讲课有问题,对我们说,如果我们罢课,他们也会参与。

在我们的强硬态度下,系里表示同意更换老师,我们也觉得可以松一口气了。没承想,下次一上课,还是这位老师走上了讲台。我们这些大龄同学一看就怒了,没等老师说一句话,立马站起身来就离开了教室,别的什么话也没说。大约离开教室的有十来个人,而那些本来表示也要参与罢课的年轻同学,却没有一个离开座位的。我们也管不了那么多,反正要表达我们对系里对我们的欺骗表示强烈的不满。这堂课后来是怎么上下去的,我就不知道了,也没有打听。但是,再下一次上课的时候,那么让我们不胜其烦的老师没有出现在讲台上,代之以这门课的教研室主任。

我们这帮人也不是想争竞些什么,不过就是希望听课的时候,能听到讲得像回事的课程。或许那位老师只是水平低,能力差,本人未必有什么过错。可是系里在听到我们的意见后,仍然一意孤行,这是我们不能容忍的。后来,这位老师再也没有出现在我们的教室里了。再后来,我们毕业后,回校聚会,这位老师也从来不露面,估计是恨铁了我们这帮人了。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课其实也并不都那么糟糕,只是问题出在我们自己身上。但也不是说那些课程就一点问题都没有,毕竟文革刚结束,课程的内容和大纲都不可避免还带有文革的印记。老师们或许也想改变,但是他们当时也无力改变,因为不知道会不会因此而犯错误。所以在这样的状态下,只能由我们来承担受害者的功能了。

等我自己当了老师后,我就想,一定不能让我当年受过的罪再让听我课的学生们再受一次。当然,刚上讲台时,不可能很有经验,但随着课时的积累,对课程的研究和熟悉程度的提高,也就慢慢总结出一套讲课的方法来。关键是绝对不能照本宣科,绝对不能不考虑如何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之所在。讲课与表演不同,没有什么娱乐性,不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爱听我讲的课。但是,如果你能让那些愿意听课的人从我的课上有所收获,有所感悟,那我觉得我的课就没有白上。我也只能是尽力而为,没打算在表面上要多么光鲜。若干年后,有已经毕业的学生看到我,主动跟我打招呼,说对我当年的课还是很有印象的,我就很知足了。至于也有学生对我说过一些溢美之词,我都是一笑而过。那些话是不能当真的,真要拿那些话当了真,以为自己真有多棒,那真是让自己当了回大傻瓜。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8176-846881.html

上一篇:高仓健与日本文艺
下一篇:念古文时,到底需要不需要先听讲解
收藏 IP: 114.250.84.*| 热度|

5 张骥 吕喆 宁磊 史晓雷 acidwang812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02: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