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所接触的非英语外语

已有 4319 次阅读 2013-9-2 00:03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外语, 非英语

当年学外语,除了英语学的年头最多,技能也还算熟练之外,其他的语种也学过,连打酱油的资格都没有,但也不妨说来,看能不能给后来者一点值得记取的教训。

第一门英语外的语种是法语。我的一个亲戚上中学时是学法语的。但后来也没干什么与外语有关的工作。70年代,北京市的一些高中开始有计划地开展不同语种的外语课程。有的学校主学法语,有的主学日语,也有学阿拉伯语、西班牙语、德语什么的,但这都不是像在外语学校那么系统地学,就跟普通中学开英语课一样,反正就教那么点最基本的东西。我问过这个亲戚,学的法语怎么念,她倒是告诉了我“毛主席万岁”用法语是怎么念的。我看了一下她的课本,发现这个法语的“主席”,就跟英语中的“总统”拼法差不多,可是英语中把“主席”翻译成“椅子人”,跟“总统”大相径庭。后来才知道,这“椅子人”跟“总统”的意思还是很有距离的。但是多年来,中国的“主席”就是一直这么翻译的,外国人也都知道,算是认可了,这就是所谓约定俗成了吧。现在中国的国家主席就用英语的“总统”一词来翻译了,不再用“椅子人”了。

北京广播电台的法语讲座是在1976年底开始的。从初级班一直跟着学,中间还有考试,我记得我考了80多分,不是太好,也不算太差。感觉还能跟着哄下去。等到了中级班,难度加大了,跟起来就费劲多了。那时的课本还有文革遗风。比如说,70年代天津业余演员董祥昆唱的京东大鼓《送女上大学》,其实是工农兵学员上大学,就分别改编成英语课本中的教材和法语课本中的教材。那故事中的父亲送给女儿一条扁担。法国人或者比利时人估计没有人用过扁担,法语中的词似乎是“天平”类的东西,弄得很奇怪。这篇课文的头两句我至今还能凑合背下来。大意是这样,A:喂,你有一条扁担,是从哪儿买的?B:我这扁担不是买来的。……

法语广播讲座还播送一些法语歌曲,除了《国际歌》是正宗的法语歌曲外,还有一首法语版的《我爱北京天安门》。这歌到现在我还会唱,因为歌词简单,就那么几句,翻来覆去地唱,所以好记。我的法语学习磕磕绊绊,等上了大学后,基本就停下来了。后来虽然电视台还开过,也跟着学了一段,不过最后还是不了了之了。

读研究生的时候,有第二外语,我选学了德语。至于为什么,总觉得它跟英语接近,而且如果将来要读经典著作,还是要会一点德语的。但这个德语学习也只学了一个学期,到第二个学期,也死活坚持不下去了。主要是没有投入足够的时间。那时除了要上别的课,还总得回家照顾小孩。功夫下得不够,自然就没有获得像样的成绩。不过,当时在学的过程中,听了不少原版磁带。也买了一些简易读物。当时在读的时候,感觉还能懂得一点,可是后来放下之后,基本全扔给老师了。若干年后,因为工作中的需要,我又开始学起来,买了外研社的《德语速成》,还有磁带,还买了复读机,又自学了一段时间。但后来还是最终放弃了。不过,在查找经典著作的原文时,这点德语还是能起一点作用的。至少我看到中文版的一些论述,我还能在德文版上找到原文,可以与中文相互对照。我能做的也就是这些了。

俄语的接触完全出于对苏联歌曲的喜爱。2008年,中国青年报发了一篇书评,评论一本叫《动荡的青春》的书。其中提到苏联歌曲《歌唱动荡的青春》。我从网上找到这支歌。有用汉语唱的,也有用俄语唱的。我想学唱这支歌,但不想学汉语版的。那样唱就一点味道都没有了,学就要学俄语版的。可是我压根就没学过俄语。于是又是从外研社买来课本与光盘,在电脑上跟着学起来。学了几课之后,字母的发音就基本掌握了,就不想再跟着课本学了,就开始从网上下载歌词,然后学着用俄语来唱。也学着查生字,反正几乎所有的歌词对我来说都是生字,我买了俄汉字典,但翻起来太费劲,所以就用网上的字典。但网上没有俄汉字典,只有俄英与英俄对照的字典,那就用俄英字典吧。这么着,把一首歌的歌词中的词汇都查了一个遍,但也只是大致知道歌词的意思。这就行了。然后跟着网上下载的音频反复学唱,一句一句地学,一段一段地学,最后就学成了。

这首歌学会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就学其他的歌。像《黑眼睛的哥萨克姑娘》、《阳光下的林中绿地》、《胜利日》、《五月的莫斯科》等,学了好几年,开始进度不慢,后来就越来越慢。有时听到好听的苏联歌曲,一定要从网上找出来。特别是2009年俄罗斯的《春天与胜利》演唱会,那么多好听的歌,我把整个演唱会的视频都下载了下来,只要听到我认为好听的歌,就把歌名记下来,然后用GOOGLE在网上搜,一般都能找到俄文的歌词。然后再下载下来,再查字典。为此,还专门花了七百多元买了一套以色列编的电子字典。有英汉俄德西意等语言,用起来特别方便。最近刚刚在学《卡秋莎》,学了好几个月了,只学会了两段,这主要是因为没有坚持连续地学。还有一首也特别好听的男声合唱《哥萨克骑兵在柏林》,也是想学,但还没有来得及。

70年代末,日语广播讲座开始的时候,我没有买教材,只听了一课,课上教的第一句话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我根本不知道日语怎么写的,但记住了发音:班扣枯那,普罗里塔里亚,荡给斯塞约。只知道普罗里塔里亚是无产者的意思。别的就一概不知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8176-721565.html

上一篇:参会发言的变迁
下一篇:三本院校的学生考上研究生之后
收藏 IP: 114.250.75.*| 热度|

6 曹聪 吕洪波 武夷山 陆俊茜 李宇斌 LongLeeL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8 13: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