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央视当年的糗事更说明文科生需要科学素质的培育

已有 3480 次阅读 2013-8-13 11:59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科学素养, 文科生

女儿用母乳喂她的小宝宝,但她的乳汁极多,一天据说能产一公斤,小宝宝根本吃不了。就这样,那个小宝宝还长得贼胖。她把多余的乳汁装在小塑料袋里,存放在冰箱中。问她有什么用,她说,周围朋友有的刚当母亲,乳汁不够,她可以用这些多余的乳汁支援一下。她们家的冰箱已经放不下了,又拿过来很多放在我们的冰箱里。可是时间过去了好几天,也没人说把这些乳汁送给别人。再一问是怎么回事,回答说,那家乳汁不够的小宝宝不能吃人奶,只能吃奶粉,那孩子吃人奶过敏。我也是外行,说吃鲜牛奶不行吗?回答说不行,说鲜牛奶也是大分子,那孩子吃了也过敏。我又说了句外行话,那么稀释一下不行吗?

女儿就开始嘲笑我,说你就是学文科的,你不懂这个道理。大分子只能被打碎后才可能不致使孩子过敏,光拿水稀释根本解决不了问题。我于是跟着狡辩,说我知道稀释不会让大分子变小,但是稀释能够让同样容量的液体中的奶分子个数减少,这至少会减少一些过敏的机率吧。女儿仍然在继续嘲笑我。我觉得我的狡辩不是没有道理。就像有人吃海鲜会过敏,但如果吃得少一点,可能就不至于过敏。当然,也有吃一口就过敏的,但这都不是绝对的。

一般说来,文科生对工程技术方面的常识了解得可能是差一些,但这也不是绝对的。正如学理工的,也不见得对所有涉及本专业以外的科学或工程方面的问题都门儿清一样。我自认对一些常识性的知识多少还不算陌生。但不容否认,不少文科生在科学及工程方面如同科盲或技盲一样。

记得上大学时,问过一个比我们岁数略小一些的同学,干吗不学理工,跟来学文科。我是觉得,我们这拨人因为“文革”被耽搁了,要补物理化学什么的,实在太吃力了。而年轻些的应该有的是时间和精力,他们没有必要学文科来浪费时间。我得到的回答是,他不愿意把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大量的数字上,所以不学理工科,而喜欢学文科。我不知道他的这个回答是不是真的符合他内心的真实想法。也许是真的吧。后来,这小哥们儿还真在一个文学刊物上发了篇中篇小说,虽然他的本职工作与文学没有什么联系。

这些年,对理工科大学生强调人文教育的声音比较多,嗓门儿也比较大。但对于文科学生进行科学教育的呼声似乎不那么响亮。一些媒体的编辑和记者经常出现常识性的错误。不仅如此,大约十几二十年前,有的中央媒体还出现了对科学进行嘲讽的声音,那是极不能让人容忍的。

那是在1994年至1996年之间,具体什么时候我记不清楚了。当时中央电视台有一个栏目,叫《综艺大观》。其中有一期节目是倪萍主持的。央视把一台陈列在中国科技馆的静电发生器搬上了央视的舞台。也许他们的初衷是想介绍科学常识,即静电的产生。但是在节目中,他们想弄个噱头,两位普通的观众被认为说了假话,于是他们触摸了静电发生器后,头发都竖了起来。而演员毛宁被说成没有撒谎,所以他的头发没有竖起来。拿科学常识做这种无聊的游戏,我当时看了特别不满。当即给央视打电话,提出这一问题。接电话小女孩只是在那儿应付,不可能给出什么让人满意的答复。那个年月,正是什么气功、特异功能等玩薏儿猖狂流行的时候,央视做这样的节目并没有给科学添彩,反而是再次嘲笑了科学。

央视还干过一回现眼的事。有一年,也不知道搞什么活动,抽奖是随机抽出的号码,如果谁的身份证号跟这个随机号码相一致,那么这个身份证的持有人就算得奖了。我原来没有注意过这件事,后来央视说,一个中奖人都没有抽出来。我一看,不禁哑然。因为按照央视的做法,要能抽出来中奖人那才怪呢。当时中国公民身份证号码是15位的一代证。而央视的随机抽号机是每一位都是从09。假设我们推算一下,九位数是一亿,十位数就是十亿,十一位数就是百亿,十二位数就是千亿,十三位数就是万亿,十五位数就是百万亿。这种设计把所有中国人的身份证号码都算上,中国人当时算是12亿到13亿,都算上也只占这百万亿中的十万分之一二。也就是说,即使这个抽奖项目设了13亿个奖,都未准能抽到一个。更何况不可能设置13亿个奖了。

这就是央视当年干过的糗事。但事后,没有人来道歉,没有人来担责。相反,那时的央视舞台也没少弄什么特异功能的表演。要说现眼,现大发了。估计央视当时的编导们没有几个有较多的科学素养,据说播音员中有几个是从学医改行过来的。可是他们不是编导说了算的,再说学医与学物理还是有点不一样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8176-716457.html

上一篇:前辈与后辈
下一篇:臭虫、蚊子、虱子、苍蝇之祸
收藏 IP: 114.246.167.*| 热度|

5 孙平 李学宽 曹聪 GDHBWQ tjlrx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9 15: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