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公立教育与民营教育

已有 2709 次阅读 2012-12-2 22:37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教育

这两天,听了一些民办教育公司的推广理念。总的印象是,他们所开办的外语培训、亲子教育、早期教育等项目都是高收费的。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收费?因为他们是从国外引进的教育理念,学习发达国家的一些教学方法和教材理念,自己编写和出版教材,而且都是从幼儿或者少儿的特点出发,有很强的针对性。这些都需要投入,因此成本较高是必然的。当然,他们也在高质量的旗号下,提高他们服务的附加值,这就是造成高收费的主要原因。那些经济上相当富裕的家庭或者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他们愿意出高价来购买这样的教育。
他们的推广理念还认为,中国现有的教育资源十分稀缺,公立教育资源的稀缺比较严重,因为不能满足广大家庭或者家长让自己的孩子受到更好教育的需求。而且他们还认为,如果一些经济上处于高端位置的家庭,要跟普通家庭来抢夺公立教育的资源,那么他们绝对是有各种渠道和关系能够达到目的的。所以,这些民办教育公司则认为,如果这些高端家庭的孩子选择了私立的高端教育,虽然花出了一大笔钱,但是他们是有能力而且是乐意这样做的。同时,他们也让出了一部分公立教育的资源,让普通家庭的孩子能够享用。
当然,这些民办教育的公司之所以推广他们的理念,还是希望有更多的投资人加盟他们的公司,拓展他们的业务和市场。所以在商言商,对这一点,他们并不讳言。我想在今天国家在整体上,教育资源并不富有的情况下,允许这些民办的教育公司存在并有所发展,应该是有其合理性的,确实能够满足一些家庭能让自己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的需求。
但是,合理性的背后也隐藏着不合理性。第一,这表明我们国家的公立教育资源远远不能满足更多的家庭的需求;第二,公立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还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第三,高收入高质量的民办教育会让未来公民接受教育的不平等的状态得到加剧,而不是得到缓解。
的确,我们国家总的说来还不够富裕,我们的公立教育资源在短期内还不可能得到较大的提高和丰富。少数人能够先富起来,那少数人也可以先得到更好的教育。这在当前的中国现实中是必然存在的。但是,我们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让我们的教育跨上一个新的台阶,让我们教育的质量得到更大的提高。这就是说,虽然国家在整体上还不是很富裕,但是从现有的钱袋子里拿出更多的一点钱,投放到教育方面,特别是基础教育方面,并不是完全不可能的。我们的教育经费一直没有达到政府提出的占有每年国内生产总值4%的标准,这就说明,在现有的财政条件下,我们是还可以做得更好一些的。
在现有的基础上,把我们基础教育的资源蛋糕做得更大一点,是完全可能的。这不可能单独依靠地方政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这需要有相关法律的强制性。地方政府必须接受这样的强制,他们必须把财政拨款的必要比例拿出来投入到基础教育。这些用在教育上的费用,除了必要的硬件设施之外,更多的是要放在教师的培训以及教师的收入上。另外,从中央政府的角度上,加强对基础教育师资的培养,对教材质量的研究与提高,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加大对公立教育资源的投入,并不意味着要排挤民营资本在教育中的投入。民营教育资本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仍然是会存在的,而且也需要得到发展的空间。但是,国家对民营教育这一块应该给予更大的优惠政策,如在场地、税收等方面减少民营教育的成本和费用,同时,对于民营教育的利润率应有明确的规定,例如不能超过多高的一个利润率。这种做法会有效地降低民营教育的成本,同时也就减少了家长们在教育方面的投入。这会有利于更多的家庭和孩子进入具有较高质量的民营教育序列之中。
民营教育当然需要一定的利润,但是这个利润率应该是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如果完全不让它获得利润,那么民营教育资本就会从教育领域转到其他领域,对教育本身是不利的。但是如果不对民营教育可能得到的利润率做一个明确的规定,那么就有可能导致民营教育领域中大量资本的涌入,从而导致乱象丛生,最终还是会毁了民营教育。
总的来看,民营教育这一块还是刚刚兴起。政府部门还是需要给予扶持。但是,政府不能以靠社会办教育为借口,放弃政府自身的职责。归根结底,公立教育资源是发展我国教育的主要力量,对于这一块,政府有责任有义务要花大力气,下大功夫,把公立教育资源做大做强。这是提高全民教育水平的根本出路。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8176-638585.html

上一篇:听过的乐曲
下一篇:理想与职业选择
收藏 IP: 114.246.17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8 03: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