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节、假、日

已有 2584 次阅读 2012-10-1 22:50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节假日

现在一说过中国的传统节日,总会有人说没有过去的味儿了。这其实再正常不过了。过去过春节,当然就是过年了。过年对于孩子就是这几件事:穿新衣服,吃好吃的,再加上放炮放花。对于大人,可能就五味杂陈了。至少在我们小的时候,有一项重要的活动就是祭祖。其实中国的很多节日都与祭祀有关。而祭祀又与生命与生活的祈祷有关。过年要祭祖,放爆竹是驱鬼避邪。元宵节对于孩子们就是吃元宵和汤圆,而元宵节的花灯也同样与祭祀有关联,只是到了后来才演变成民间的娱乐活动。
清明是祭先人,端午也是驱鬼避邪,中秋则是祭拜月神。解放前的北京过去都要在中秋祭拜兔儿爷,不知是不是与祭拜月神有什么关系,估计是有吧。
新中国成立后,这些传统节日中,不管与祭拜什么吧,节日中的内容都与祭拜无关了。虽然还留有一点传统的痕迹,但节日的主流已经与传统的祭拜没有太大的关系了。再加上经济上还比较落后,人民的生活还比较贫困,所以节日的最大的内容都与吃有关。春节时要吃肉和饺子,元宵节除了吃元宵汤圆,也得吃一些所谓好吃的。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还有水果,当然正餐也要吃鸡鸭鱼肉之类。大概只有清明节除外。在我们上初中的时候,过清明都是要去烈士陵园扫墓去的,所以对于当时的孩子们来说,清明的传统味道到底是什么,那时的我们也是不太清楚的。
应该说,中国的传统节日,与中国长期的农业社会有着直接的关系。那么传统节日里的内容也是农业社会各个方面社会关系的产物。现在国家工业化的进程步伐已经相当大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传统节日中农业社会的氛围会相应淡化也是必然的了。现在有些文化界人士总是在呼吁让传统的节日内容回归到传统节日中来,但这又谈何容易。没有了那样的大环境,你再怎么呼吁,这个传统的味道是不可能原汁原味地回归。你硬要说让传统的味道都回来,那唯一的结果就是把一切传统的东西都商业化。
似乎也很难说,到底离开了传统是不是就一定不好,还是抛开了传统反而会是一件好事,这个事都不太好说清楚。无论我们如何评价,现在这种情况都是现实的反映,我们无法改变。如何把传统的节日过得让人们更满意,这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现在人们在面对节日的时候,无非就是吃和玩,要么全家一起吃和玩,要么和朋友一起吃和玩。人们面对这样的节日生活,也会感到单调和乏味。可是有什么办法能加以改变吗?现在似乎还没有找到什么好一点的法子。也许现在这种状况还是我们在工业化进程之后,人们生活特别是文化生活的初级阶段。在我们的文化综合素质都有一个较大的普遍提高之后,我们总会找到一些新的形式和内容来充实我们的节日生活。而那个时候的节日生活一定会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一定不只是某一种单一的全民都一哄而上的那样单调的形式。比如,人们会组织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这些活动会涉及到文化领域的各个方面,比如有专门的体育竞赛、戏剧表演、音乐演奏、工艺展示等。将来也许还会有各种演讲会、读书会、研讨会,这些都有可能成为节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所有这些并不只是专业人士的独角戏,而是大众都能参与的大聚会。
其实,在现在的节日活动中,这些内容已经开始出现了,只是它们的规模还不够大,参与的人数也不够多,还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随着人们对节日活动的重视和思考,将来人们在节日生活中一定不会只有吃和玩,更多的有意义的活动会逐渐出现在我们的节日里。
至于像“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五一”国际劳动节、“十一”国庆节这样政治色彩比较浓厚的节日,将来的人们也不能只把它们都当成吃与玩的假日,人们完全可能也完全应该给这样的节日赋予它们应有的色彩。比如,在“三八”节,可以多组织一些反映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的一些活动,欢迎男性来参加女性的这类活动,男女之间应该有更多的关于对于女性地位与作用的交流和研讨,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只是单纯地给女性职业者放半天假,或者组织她们去什么花卉市场之类的活动。在“五一”节,对于普通劳动者的关注还应该更多一些,对那些在节日期间仍然坚守工作岗位的普通劳动者,社会应该组织更有效和更高质量的关心与关注的活动。对于国庆节,这本来就是个政治性色彩较强的节日,在这样一个节日中,组织青少年关注我们国家的历史和发展进程,关注国家取得的成就,以及还存在的一些问题,用各种有实效的活动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都应该是国庆节假期中应该组织的活动。
节日在英语中一般称为festival,假日一般被称为holiday,从字面上看,是所谓“圣日”或者“主日”,而我们所称为的国庆节,这个节在英语中就是day ,就是一般的“日”。国庆节就是National Day。“节”似乎是欢乐的,“假”似乎是轻松的,而“日”则应该有一些纪念活动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8176-618432.html

上一篇:身后事
下一篇:在单位里做人
收藏 IP: 114.246.164.*| 热度|

2 李学宽 武夷山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8 02: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