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韩国瑜现象

已有 3218 次阅读 2019-3-11 08:24 |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台湾2018年“九合一”选举后,高雄当选市长韩国瑜人气大涨,似乎至今都还在往上涨,至少现在也还没有消退的趋势。对韩国瑜现象,倒是需要认真研究的。这应该是台湾在近年来所出现的一种新的现象,它不同于蓝绿互斗,也不同于柯文哲的异军突起。它有更深一层的含义。

韩国瑜出身于眷村,有蓝营背景。然而。泛泛地谈蓝绿之分,是粗糙的。不说绿营,单说蓝营,就有很多种颜色层次。有深蓝的,大多数眷村人士都属于这一层次。如果再扩大一点,新党人士也都属于深蓝色彩。有次深蓝的。这部分人士分布广泛,构成也比较复杂。它应该是国民党及支持者的一大部分。还有浅蓝的。只是一般地支持国民党,也有支持亲民党的一部分人士。还有被称为蓝皮绿骨的。这部分人到底想要什么,不太好说。甚至到底是不是存在这样的蓝皮绿骨,也不好确定。当下的蓝营,不仅色彩层次多,其实政治诉求也不尽相同。2008年,马英九参选,新党是支持马当选的。但新党与国民党的诉求有很大的差异。新党是坚决支持国家统一的,被民进党视为眼中钉、肉中刺。而国民党对新党也不太感兴趣,认为新党所提出的国家统一的方针并不符合国民党的利益。

韩国瑜的出现有点介于新党与国民党之间的这样一种状态。他有别于传统的国民党,对于国民党内特别是高层内的很多做法其实是不太认同的。但是,韩国瑜也没有立刻喊出两岸统一的口号,只是强调他承认“九二共识”。这就有点意思了。从竞选策略上说,韩国瑜没有马上喊出支持国家统一对其选举或许是有利的,因为这更能为大多数选民所接受。而韩国瑜对“九二共识”的认识,也不同于国民党高层。比如吴敦义,在谈到“九二共识”的时候,一定要加上所谓“一中各表”,这就让他嘴里说的“九二共识”味道不那么纯正。而这一点,与马英九多年所讲的意思是接近的,甚至是完全一致的。这种所谓“一中各表”,是不是包含着对祖国统一的抵触?这在别人看来,总是有那么一点不明不白。

韩国瑜没有讲什么“一中各表”,虽然他也没有讲到马上就实现“一国两制”,但他对“九二共识”的强调,总让人感觉他与国民党高层的不同。国民党高层的“一中各表”,引不起台湾人民的兴趣,而韩国瑜的“九二共识”,却引发了台湾人民热烈的呼应。这里确实是值得琢磨的。

韩国瑜的出现,代表了台湾民意的一种变化。过去,在民进党的长期歪曲宣传和对大陆的诬蔑下,台湾民意对于大陆所提出的“九二共识”多少有那么一点犹豫,有那么一点疑虑。但是,台湾民意今天的变化,恰恰是民进党起了很大的作用。民进党自2016年在台湾执政以来,告诉了台湾民众,不承认“九二共识”会给台湾带来怎样的恶果。民进党的执政教育了台湾人民,也告诉了台湾人民,“九二共识”是一个多么好的东西,是一个多么重要的宝贝。所以,台湾人民开始明白,对这个宝贝是一定要珍惜的。

不论是从选举策略上来考试,还是从什么其他方面来考虑,韩国瑜对“九二共识”的坚持与勇敢面对,代表了台湾民众对两岸关系,对大陆的认识,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可能还是有不少台湾民众至今也不是太了解大陆,对大陆也还有这样那样的误解,但仍然会有一批台湾民众,对大陆开始不那么反感了,对大陆也没有那么多的疑虑了。这就是一种变化,而且是一种很重要的变化。从这一点出发,两岸民众之间的交流会更加广泛和密集,两岸民众的感情也会逐渐加深。

我不认为新党的策略和政治诉求有什么不恰当之处。台湾确实需要有这样一批人,走到台湾民众的前面。正是因为有了新党这样一批人,也才可能使韩国瑜等代表的一大批民众开始正确地认识“九二共识”,开始认真思考两岸关系的正确方向。新党功不可没。虽然新党力量还很小,但是这种在台湾为了国家的统一而冲锋陷阵,不畏牺牲的精神,是可敬的,也是可歌可泣的。

在对国家统一的认识上,韩国瑜到底是怎么想的,他没有在公开场合里讲,我们也不好猜度。但是,不管怎么说,韩国瑜能在民进党妖魔化“九二共识”的时候,站出来振臂高呼,明确表示承认和支持“九二共识”,而且有那么多民众也站出来表示支持和响应,这就让民进党多年来构造的对“九二共识”恐吓面具彻底垮掉。这是一个大功劳。“九二共识”能在台湾赢得更多的民心,那么距离台湾民众理解和接纳“一国两制”还会遥远吗?或许,这一天的来临还需要一些时日,但绝对不是遥不可及。

公众号.jpg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8176-1166846.html

上一篇:中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过去与现在(二)
下一篇:父母子女
收藏 IP: 221.221.135.*| 热度|

1 王安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8 13: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