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对我影响较大的书

已有 1933 次阅读 2018-7-1 08:20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作家刘心武在《中华读书报》上发了一篇文章《影响我最大的十个作家》。简单地读了一下,觉得很有意思。他本人就是作家,写这样的话题也是他的正差。我想到的是,影响我最大的读物到底都有哪些?抛开我从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中所涉及的读物不算,抛开小时候的儿童读物不算,那么从我所读过的读物来看,估计也能提出几本书来。

在思考的过程中,我发现,所谓影响最大与印象最深似乎不是一个概念,或者两者也有一定的联系。印象深的书有不少,但至于哪一本或者哪几本影响最大,似乎都不太好说。像《西游记》和《聊斋志异》是读的次数最多的书,那么它们算是影响最大的吗?好像有点说不上。那只能算给我印象最深的书吧。那么现在只好让自己的思想信马由缰,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吧。

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应该是我读过的对我影响较大的读物之一。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保尔在经历了与丽达恋爱上的挫折之后,依然表现出的坚强,让我非常感动。当时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也正是我的青春时期,所以我以为,作为一个青年人,就应该具有像保尔这样的意志。虽然在保尔的恋爱经历中,与冬妮亚,与丽达都有不少的遗憾,但是在保尔看来,这些与他所参与的革命事业相比,都不是最重要的东西。用丽达的话说,在保尔生活的主要方面,她是不需要担心的。其实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在我的心智方面,与保尔没有多少相似之处,我也没有刻意模仿过他,但我依然认为,保尔的影子对我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俄罗斯的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怎么办?》是我读的次数比较多的一本书。后来我还到书店专门买了一本。车尔尼雪夫斯基是在监狱里写成这本书的。写出一章,就交给监狱方面审查,结果所有的章节都通过了审查,审查官认为,这不过就是一本爱情小说,没有什么政治方面的问题。但是当书一出版之后,才发现完全不是这么回事。里面提到了两位车尔尼雪夫斯基所创造的“新人”的形象,一个是罗普霍夫,一个是吉尔沙诺夫。他们都是医学院的学生。然而,在沙皇的统治下,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们乐于助人,更是对当时俄国社会中的种种弊端深恶痛绝。但是他们斗争的智慧很巧妙,不是硬顶着来,而是靠自己的聪明才智来解决问题。罗普霍夫在发现自己的妻子薇拉与自己的好朋友吉尔沙诺夫在性格与兴趣爱好上更合得来的时候,毅然离家出走,他希望他的妻子与好朋友过上幸福的生活,而不是靠自己来强力阻止这样的幸福。

吉尔沙诺夫能够平等地看待他周围的各种人。在他认识薇拉之前,曾经有一个从事色情行业的姑娘,一见他就想脱衣行事,被他拒绝了。他发现这个姑娘有病,就帮她治疗,并且告诉她怎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那姑娘后来真的变成一个有文化有气质的人,而这个时候,吉尔沙诺夫就真的爱上她了。当他第一次吻这个姑娘的时候,这个曾经上来就脱衣服的姑娘居然害羞了。只是这姑娘患的是肺病,所以过早地去世了。

吉尔沙诺夫与薇拉结婚后,薇拉认为自己与吉尔沙诺夫之间是有距离的。所以弥补这个距离,薇拉自己也开始学医。后来,她成功地成为一名优秀的女医生。而且后来,薇拉把她经营的一家服装厂,全部分成股份,分给在她工厂里工作的女工,让她们成为这家工厂的主人。这已经开始有一点社会主义的味道了。

在上大学时,读过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维纳著作选》。其中选了两篇文章。第一篇是《人当作人来使用》,主旨意思是,在自动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不能把人当作机器来使用,而要把人当作人来使用。而现代工业所做的,恰恰相反,是把人当作机器来使用。这里就会出现很多问题。其中另一篇文章我不记得题目了。但其中讲到一个猴掌的故事,让我印象十分深刻。维纳把这个具有魔法的猴掌比喻为一个自动机。人所提出的任何要求,猴掌似乎都能满足。可是,当人的要求得到满足的时候,提出要求的人就会付出他预先没有想到的,十分可怕的代价。维纳的意思是,不要以为自动化是多么可靠的东西。自动化所完成的任务,都需要由人类来付出代价,而这些代价的沉重与可怕往往不是我们预先就能估计得到的。

后来,读到维纳的《控制论》,以及艾什比的《控制论导论》,让我对控制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对我后来对人工智能领域产生兴趣是有着很大影响的。

最后,我想说一下我最喜欢的当代中国小说,那就是曲波写的《桥隆飙》。文革前,似乎听过电台里播送的小说连续广播中播放过这部小说。但因为文革,就没有下文了。文革中,有一次上夜班,一位转业军人带来一本《桥隆飙》。我那天晚上没什么活儿,就借来看,一晚上基本看完,觉得特别过瘾。文革结束后,这本小说再度正式出版,我也买了一本。小说写得十分生动,且中国风格十分鲜明。小说写得有点像评书,也有点像传统的章回小说。小说人物个性突出,人物生动,情节紧凑,跌宕起伏。在我看来,与曲波早期创作的《林海雪原》《山呼海啸》相比,《桥隆飙》已经达到了他创作的一个高峰。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8176-1121677.html

上一篇:关于国企问题对网友的回复
下一篇:同一个任务,不同的方向
收藏 IP: 221.223.183.*| 热度|

1 郭战胜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 18: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