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方现代医学与西方现代科学几乎是同时起步的。它们的哲学基础是一致的,是从观察、实验、数据记录开始。全部现代科学也基本都基于这样的观念。我们称之为科学,也是因为它离不开观察、实验与数据记录。而中医则不同。中医也观察,但观察的不是人体的细节,不是器官的具体病变。望闻问切都是观察,但看上去比较笼统,有点只看宏观,不看微观的意思。所以在西方人看来,这实在是有点玄。不知道是不是可以在这样的基础上称中医为玄学。
中医发自上古时代,那时没有解剖学,尽管人们通过某些手段,了解到人体内各个器官的状态和位置,但并没有专门去研究这些器官可能发生的病变。尽管也有华佗用麻沸散做麻药给人做手术,但这样的情形毕竟不是中医的普遍使用的治疗方式。所以中药治病就显得高深莫测。因为常人对中医的理论不了解,中医口中所说的寒热温凉虚实阴阳都是普通人们看不见摸不着的,具体到底是怎么回事,一般人都弄不清楚。即使是在中医之间,诊病的结果也有不同,所以开出的药方也不同,治疗的效果自然也就不同。这都跟中医使用的概念的模糊有着关系。
中医的概念虽然模糊,虽然也有庸医害人,但毕竟中医延续了几千年,对防治瘟疫和中国人口的增长起到了关键性的重大作用。中医药是一个宝库,可是其中到底都有什么宝,这些宝都宝在哪里,很多人包括现在的中医大夫也未必都清楚。中医学院都要学西医,而西医学院不必学中医。这似乎就可以看出两者地位的高下。
西方资本主义借助科学的翅膀创造了人类文明的巨大奇迹,这一点,是从上古发展过来的中医以及相关的玄学所望尘莫及的。中医与西医相比,中医在西医之先,西医在中医之后,两者虽然没有传承的关系,但时代的差异也能说明后发者的优势之所在。然而,后发者的优势也不可能消除自身存在的缺陷。中医与西医,完全是两套不同的逻辑体系。两者之间能够对话的共同词语并不多。这对两者之间的交流产生了障碍与困难。
民国时期,极力打压中医。那时根本就没有中医医院,完全凭着民间的零散游医特别是乡村的中医来维持民间的健康体系。新中国成立后,提倡中西医结合,中医方有了生存的一席之地。但是,由于卫生主管部门的领导几乎都是出身于西医,所以对中医的偏见也不可能完全消除。不过,好歹中医能够存活下来,也实属不易。
现在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大约是这样的情况。一般疾病的治疗,西医先上。如果西医在治疗一段之后,发现效果不佳,才有可能考虑中医再上。当然,对于某些疑难杂症,中医方法与西医方法也可以同时并举,该针灸的针灸,该注射药物的注射药物,能把病治好就是王道。再不济也要把病控制住,不使恶化也行。
所以,所谓中西医结合,就是两套逻辑体系轮番上阵。哪套管用就用哪套。如果都不管用,就都再继续摸索。这两套体系之间如何衔接、如何交流、如何沟通,似乎还还存在着问题。至今不少西医大夫对于中医治疗依然嗤之以鼻。一些西医完全无奈的病,经过中医治疗后,基本康复,那西医依然不予认可。这就不是一个小问题。有种病,叫多发性脑硬化,也有叫脱髓鞘的,西医除了注射激素,基本没招,贵点的药用上丙球蛋白,但效果其实也有限,因为这种病就是逐渐在不断恶化,最终病人瘫痪在床。再往后就是生褥疮而死亡。西医不过是用激素延长病人受罪的时间。而中医,虽然不是对这类病的所有表现都有办法,但至少对其中的某些症状是有办法的。通过针灸,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病人就可能恢复,至少不会出现肢体的瘫痪,行动起来与常人无异。对于这样的病例,西医神经科的大夫基本不予承认。虽然他们也实在找不出理由解释这样的病例。这多少有点荒谬。
现在我们要做的是,先把中医的逻辑体系的内在联系尽可能搞清楚。这项工作很困难,但是必须要做。再就是建立中医与西医的沟通渠道。这同样也很困难。不同的逻辑体系,怎么找到共同的交流基础,这比两种外语之间的交流还要困难。
中医学生学西医,对西医的理解不会太困难。而西医学生不学中医,对中医的理解就要困难得多。那么能不能在西医学院里开设相关的中医理论课,作为加深相互理解的第一步?先不说西医能不能接受,先去了解总还是需要的吧?由于中国古代医巫不分家,所以至今在一些西医的认识中,中医就相当于巫术。这样的观点肯定是片面的。巫术不是科学,这是确定的,但巫术到底是怎么回事,它为什么被古人所信奉?为什么中医在方法与与巫术相近?而中医为什么又有自身的疗效?这些问题要搞懂还是有必要的吧?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7 04: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