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gsk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ngsk

博文

科学家应该很好地与传媒界朋友多沟通,谨防伪科学抬头!

已有 3429 次阅读 2016-2-19 18:14 |个人分类:科技评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科学家应该很好地与传媒界朋友多沟通,谨防伪科学抬头!

                             杨顺楷     四川   成都

去年晚秋时节,《中国科学报》一位朋友来信,询问有关发端于成都生物医药学科技界有关人士出走北京,推销他的“信息菌素项目“事;为此,笔者作为一位同行经过负责任地调查了解,回复了一封函,表达了我的观点,即如本博文标题所示。

尤其是在当前一片高调的“科技创新”声中,更应该保持清醒头脑,强化科技界与传媒界的有效沟通,将正确的科技知识普及到公众,提高识别“伪科学”,“假科技”的能力及水平。现在还是将这一封信函附后,供科学网上同仁参考,谬误之处请指正。

LHY:

关于《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1022发表了介绍QXQ的文章:“信息菌素将引领新一代抗生素产业”。这是一篇想通过大众媒体传播个人所谓的“伟大创新成果”,达到“一鸣惊人”,其实已经是一位60多岁的老人了,有点不安分。在CD同业圈子内,他是一位“怪杰”,已经“泯灭”,不想再谈。

资格的科学家应该是依靠自己扎实的工作,在严肃的科学书刊上发表论文,阐述自己的见解与论点依靠这些研究结果对科学发展产生影响,经过科学界反复的实践,逐步取得科学共同体的认可。决不能依靠本人向领导自我夸张的介绍自己的所谓成果以取得领导批示,然后再借助新闻媒介予以宣传。这样做可以有短期的“正能量”,但是经不起时间的考验,最终只能被时间所淘汰。

下面是我摘引自2006年《百度》上对他所谓“信息菌素”的中肯介绍:

SC大学QXQ通过改造大肠杆菌设计和构建出一种新型抗生素——信息菌素,这种抗生素具有传统抗生素难以比拟的杀伤力,信息菌素将引领世界制药产业的一次新的浪潮(评注:广告词色彩!)。

Q的核心理论其实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说得简单通俗一点就是利用基因工程构建一个具有金色葡萄球菌表面特异识别功能的大肠杆菌素,并用大肠杆菌表达出来!丘论文的抗菌多肽具体结构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在细胞膜上建立通道的结构域(这个是已经研究了很多年的大肠杆菌素)可以在细胞膜上打出一个洞,使细胞内容物流出,或外界物质进入从而杀死细胞;一个是与金葡菌表面受体有特异作用的信息素(一个小肽)可以引导并停靠在金葡菌表面。这个东西说起来是简单明了,可是就如Q在被媒体访问时自己说漏了嘴:我构建的是一个 model,模型;没说一定正确!生物工程中最大的问题其实不是构建什么模型,而是能把构建的模型表达出来,并且是有模型所要求的生物活性,这样的模型才能有资格申请专利并产生商业价值!可是真正困难的部分正是在有效表达上!

提到1022文章,实际上对于科学-技术的阶段性概念都是模糊的,即科学-技术-工程,或称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产业发展(中间试验,工业化试制,正式投产),通篇文章堆满了专业学术名词,如离子通道,模块化生产,-拼装,抗体模拟物,多肽模拟物,以细菌素和抗体为原型等等。令人可笑的是他的成果“产品即将破茧而出”,同时他还对“实验结果和临床对照依然非常关注”,这太不符合逻辑,估计他的思维有问题。

建议《中国科学报》要讲科学,不要误导公众,这就是我的见解。

再会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4804-957305.html

上一篇:酶法合成茶氨酸(CAS)研发为什么在国内卡壳?
下一篇:2015外资药企核心西药产品销售额下降趋势值得引起高度警示
收藏 IP: 210.75.236.*| 热度|

1 侯成亚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8 14: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