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gsk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ngsk

博文

中科院高层管理改革的新举措值得期待

已有 3031 次阅读 2013-8-27 18:33 |个人分类:科技评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中科院, 高层管理

 

                       中科院高层管理改革的新举措值得期待

 

                                杨顺楷       四川  成都

 

乐见 北京三里河七层机关大楼传出我国科技尖兵及开拓者——中国科学院高管层面转出令人可喜的改革动

 

向,即 中科院高层管理改革的新举措体现在将原来四大管理局,缩编为三大块行政业务体系,包括前沿科学与

 

教育,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促进发展。笔者认为这是面对我国科技发展现实,与时俱进采取的正确改革举措,

 

值得令人期待。显然是对之前旧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进行了“外科手术式”的修正,以解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

 

中,对中科院这一所谓“国家队”真正当好我国科技尖兵及开拓者的角色;以解决如何适应“地球村”时代,我国科

 

技发展前沿创新与面对我国13亿人这一超级大系统如何有效解决东西南北中的差异发展中他们现实的科技

 

需求。

 

就以笔者从事的应用生物学之工业微生物学及生物化学领域来看,传统称呼叫工业微生物,后来改变叫法为

 

生物工程的四大工程,即基因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和发酵工程;伴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近年又改称

 

为“工业生物技术”,术语称呼就是这样演变到今朝,时光已过20到30年,真正到手的大科学成果,真正为改造

 

我国传统轻工发酵行业做出引人注目的来自中科院的成果何其少,基本上都是原60-70年代研发出来的阶段成

 

果贴上现代版标签而已。

 

就以生物工程而言,笔者较为了解的发酵工程/酶工程领域的我国氨基酸产业发展,优势也并不在中科院。过

 

去20年来,笔者亲历见证了L-苯丙氨酸产业发展过程,1998-2005年期间我们的红酵母肉桂酸酶法生产L-苯丙

 

氨酸开创了我国生产该稀缺氨基酸产品的先例,在生产出2000多吨L-苯丙氨酸产品后,该项目因为进不了“体

 

制内”关照,被后来者——福建师大教育部工业微生物工程研究中心的基因工程菌发酵葡萄糖工艺超越,在麦

 

丹集团形成5000-10000吨年产L-苯丙氨酸的产业规模,位居全球第二,有力推进了我国阿斯巴甜万吨级产业

 

规模发展。至今,笔者认为作为非粮途径的红酵母肉桂酸酶法生产L-苯丙氨酸及其结构类似物仍有研发空

 

间,因为它符合我国缺粮的国情。

 

总之,借助中科院高层管理改革的新举措出台的机会,希望不要将生物工程在公众眼里由媒体传播为总是“飞

 

龙在天”的形象,应该是龙头着地,形成翻江倒海之神州遍地生物制造之势,真正利国利民,这一天值得期

 

待。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4804-720180.html

上一篇:资源生物学与生物制造:开发西部从何入手?
下一篇:工业微生物发展研究成功典范:教育部工业微生物工程研究中心
收藏 IP: 210.75.236.*| 热度|

1 曹聪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18: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