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甾体激素药物微生物转化被爆红的科学家Peterson和Murray的瑕疵
杨顺楷 四川 成都
最近,利用暑期多雨高热季节,在家整理有关氢化可的松生物制造的发酵法直接引入C11beta-位羟基化的历史发展沿革。发现我们国内过去数十年一直把甾体生物转化的先驱者Peterson和Murray(美国普强制药公司)二位当做甾体微生物转化开拓的先驱者,“顶礼膜拜”之,把他二位当做有如像历史上Fleming发现了青霉素一样的创新发明家一样的大人物。从国内的教科书到博士硕士学位论文,都是如此看待。今天看来我们大家都都被愚弄了。
其实不然,在他们二人爆红(1952)40年后的1992年(Steroids,1992,v57,12月),由他们科研甾体激素药物R&D社区的一篇综述文章,披露出了二人在50年代初制造出的根霉菌(Rhizopus)“甾体生物转化伟大发现”,原来是一对“弄虚做假”的高手。借助媒体出名的“浮誇行为”,即过份夸大孕酮11alpha-OH化的“里程碑式”发现,它与其后筛选发现一株布氏小克银汉霉(Cunninghamella blakesleana)直接引入C11beta-OH的生物转化生产糖皮质激素基础药物氢化可的松科研价值差得很远。
Peterson和Murray二人在科研工作中的瑕疵,40年后被揭露出来是大有好处的。值得警醒的是,看来在全球化的今天,国内外科研界普遍存在着一个问题,那就是职业精神,敬业精神,诚信精神被减弱了,反而应该加强。科学研究人员来不得半点的走捷径,图尽快出名,就采取虚构“伟大发明创造”,“里程碑式的成果”等不实之辞。即使再构思精巧的“骗术”,最终都是要露出马足。为了追逐名利,不惜弄虚做假,借助媒体出名,以吸引眼球图一时之快感,最终均都要遭报应的。
“生物化学家”一Peterson,在他晚年罹患多种脊椎风湿关节炎疼痛疾病,具有讽刺意味的是 ,声称他发明的皮质甾酮“万有灵药”却治不了他的病痛。
与此相关的的国内的科技界这种事件就发生了很多,但是大家都心知肚明,又有谁敢出来揭露批判之呢?!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6: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