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网络,小世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ngfanman 我是少数时,考验自己的勇气;我是多数时,考验自己的宽容。

博文

杨元元(老军工之女)自杀是谁的错?

已有 4768 次阅读 2009-12-12 18:21 |个人分类:时效网络|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自杀, 上海海事大学, 国营四零四厂, 杨元元, 军工厂

刚才读了“寒心!老军工之女绝望自杀!”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77817的帖子,我想杨元元自杀可能确实是和学校在处理有些问题上过于冷酷有些关系,但是仅仅因为杨元元是老军工之女就苛责学校也不一定很合适。

假设杨元元的母亲作为军事工厂的人员为国家做出了贡献,后来因为某些原因工厂关掉,杨家一无所有了,那么现在

杨出去买粮食,粮贩卖别人两元钱一斤,杨买不起,如果粮贩不一元钱一斤卖给杨,那么是不是粮贩就有罪?

杨出去买衣服,衣贩卖别人100元一件,杨买不起,如果衣贩不50元钱一件卖给杨,是不是衣贩就有罪?

。。。。。。。。

杨现在出去读研究生,你想想学贩们正常的态度吧。

老实说如果让学生带着母亲在学校寝室住,真的有些不合适。但是我们都知道杨的情况很特殊,很值得我们同情和理解。粮贩、衣贩作为商人他们当然没有罪了,我们只能说他们对于杨及其家人没有适当的同情。可是学校和私人商贩不一样,因此学校应该多多少少承担一些救助杨一家的义务,因此上海海事大学还是有些责任的。

可是将上海海事大学作为完全的责任人,也是不应该的,杨的境遇归根结底是一个社会问题,你能指望一个学校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吗?我们应该问的问题是为国家作出贡献的人,为什么他们的家庭到了最后一无所有了?为什么杨母亲的晚年生活这么没有保障?

真正逼死杨元元的不是学校,而是她可怜的家境,现实生活是她身上的巨石,而某些外部因素也起到了催化作用。如果你愿意追问下去,追根溯源我们可以说让为国家作出贡献的老军工一无所有的人才是最可耻的,他们才是真正的元凶。

如果我们将“老军工之女绝望自杀”当成一个真实存在的社会事件,我们应该反思的是两个方面:

(1)有些人抛妻弃子为国家做了重大贡献,当他们耗尽青春,荣华不在的时候,我们这个国家、我们这个社会是否忘记了他们?对他们的关爱不是靠过节的时候看看两弹元勋就可以解决的,更重要的是如何解决平凡奉献者的现实问题。他们那一代吃了大亏,我们现在国家有了点钱,能不能适当补偿一下他们的子女。一方面别让杨元元这样的惨剧重演,另一方面也还社会一个公道。

(2)这件事也说明教育上、以及其他很多事情上社会公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要想一想,假如杨元元出生在一个比现在情况稍好一点的家庭,现在在我们面前的就不是一具冷冰冰的、对社会充满绝望的逝者,而是能为自己、为家庭、为社会贡献力量的劳动者,这此消彼长是我们心里面最大的痛。实际上只要让杨的母亲老有所养,杨家的问题就解决了。

最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家境不好的学生背负了那么大的社会压力?当看到一个孩子因为家庭贫困上不了学,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刚看到一个人明明有救治的希望,可就是因为缺少几万元治疗费而丢掉生命,你会不会觉得他们的家里人太无能了?固然这些都是他们的个人问题,可是让病者得到医治,让孩子们拥有知识的权利更是我们这个社会的责任。什么时候我们的政府、我们的社会,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好好检讨一下自己,比如想想为什么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不能让所有的孩子(不论贫富贵贱)去享受公平的教育,为什么我们的大中小城市都有投资巨大的“实验”中学、小学,而偏远地区孩子还得求人捐条座椅板凳。想想我都替有些人害羞,你们真的考虑过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吗?

政府应努力创造条件让有些孩子不因为家庭条件差而失去成为人才的机会,只有贫困家庭的孩子享受良好的教育才能让他们逐步改变家庭的现实处境,实际上我认为这也是最好的扶贫手段。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会变成让世界其他国家羡慕的社会主义特色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才是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优秀民族。而在目前的情况下,巨大的投入即使有一天可以让清华、北大称为世界最优秀的高校,让我们的城市贵胄学生能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人才,可是,只要有杨元元这样的悲剧发生在我们的校园,只要我们实验中(小)学和乡村中(小)学的教育质量相差甚远,一些人鄙视另外一些人,另一些人敌视一些人的种子就会发芽、生根。。。。。在这个世界上能长成参天大树的不仅仅有爱,还有仇恨,你看看世界其他地方就知道了。

我们知识分子不仅要呼唤社会良知,让更多的人贡献私人力量来关心社会弱者,同时也应该呼吁我们的政府为杨元元这样的家庭提供更多的社会保障。只有这样,杨元元这样优秀的年轻人才能为社会作出贡献,国家和社会才会和谐;同时我们的高校也能腾出手来,不去关心每个孩子的父母亲是否有住处,在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上下工夫,逐步将我们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梦想变成现实。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4458-278107.html

上一篇:科学网上有关“研究方向”经典帖子的汇总
下一篇:(转科学新闻上理性版的)北大的中学校长推荐制:连错误都谈不上
收藏 IP: .*| 热度|

5 陈儒军 俞立平 程木 chtang zhangcz07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6 23: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