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大年与小年 精选

已有 5426 次阅读 2015-12-14 08:08 |个人分类:科教与社会|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科研, 管理, 海棠, 大年, 小年

大年与小年

校园里有一条小路,两边种的都是海棠树。下面的六张照片,前三张是今年12月3日照的,后三张是去年12月2日照的。大家很容易看出来,去年的海棠树上密密麻麻地结满了海棠果,而今年的却是稀稀拉拉,有的树上都很难找到果子。

(上面的三张是今年的)

(下面的三张是去年的)

   这就是说,对于这些海棠树,去年是大年,今年是小年。汉字“年”的本义就是谷物的成熟,也就是农作物的收成,收成好就是大年,收成不好就是小年。

为什么作物会有大年与小年的差别呢?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有的时候原因会很复杂。例如这些海棠树为什么去年是大年,今年是小年的问题,我就说不出来。我看园林处的工人都是一样在浇水,春天时候的花也一样开得很漂亮,但是今年就是不结果。兴许是春天开花的时候刮了大风?兴许是那几天下了大雨?不知道,反正今年就是小年,这就是天有不测风云吧。

我们做科学研究能不能得到好的成果,有极大的或然性。而且不确定的因素相当多,非常复杂,恐怕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做科学研究本身就是在探索,虽然探索也有一定的根据,都是毕竟是探知前人未知的领域,没有人能够知道最后的结果。这样,我们做研究的成果,也是有“大年”、“小年”的区别。特别是做基础研究的,绝大多数的研究都是失败的,有一点进展,即使是小的进展,与失败相比,也是小几率事件。然而,我们如今领导们的要求,却是每年都要有进展,都要有成果。大学里教师的收入是与科研是否有成绩挂钩的,一年没有成果,那一年的收入就受大的影响,教师的脸面也大丢。因此,大学教授们都必须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每年都必须做出一些成绩,发表一些论文。即使是小年,也不能小得太厉害。

人要吃饭,还要脸面,怎么办?于是就选必定能够做出成绩来的题目。测结构的人便找别人没有测试过的物质做测试,做计算的便找些人家没有计算过的体系做计算,如此等等。是不是新的成果?当然是,也没有抄袭。但是,有没有科学意义?不能够说没有,但是实在不大。文章是发了,就是在庞大的数据库里增加了一些数据罢了。按照论文的数量来看,真是不少,质量则低得很。本人也做过这样的事情,没有办法,不想做也要做,研究生要毕业,我们要拿学校的“工分”,如此而已。这样的科学研究,只是比工厂化流水线的生产,略微复杂一点,只要教师和学生一起努力,总可以出成果。但是这种为了饭碗的而做的研究,人们的感觉是辛苦的很,没有什么兴趣。但是,只有这样做,小年和大年的差别才能够不大。年年有收成,努力一点,运气好一点,收成还兴许多一点。但是,结的果子都是小果子,大不了。

如今退休了,可以不做这样的事情了,解脱了。但是,比我年轻的似乎还在那里这样做。上面只是抓得越来越紧。从网络和毕业的学生那里得知,原来我们经历过的只是重点大学才有的一些政策,像根据每年的成果记工分这样的“先进经验”,经过二十来年的不断推广,如今已经全面开花了。

世界上的事情是复杂的,并不能一样的要求。对于各种复杂的事物,就必须用不同的方法去处理。比如,工人是工作,大学教授也是工作,对于大学教授就不应当像计件工人那样抓“绩效”。对于大学教授的教学和科研,越是片面的抓绩效就越出不了大的、好的效。

科学和技术不是一回事,与工程更不是一回事。搞工程要强调绩效,因为那里已经有检验“效”的标准。对于搞实用技术,要讲绩效,但是要略微松一些。对于搞基础科学的不能片面讲绩效。对于这少数人,至少对于重点大学里那些搞基础科学研究的少数人,就要相信他,养着他,就让他自己去弄,自己管理自己。对于他们的研究成果,大年也罢,小年也罢,有的年份颗粒无收也没有关系,要有一点气量。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当然,用之前要好好的考察,慎之又慎,实在不行的再淘汰。对于这种人才的考核就不能像如今那样按照“年”来计。

农作物有大年,有小年,这是一个客观事实,但是,我们总是希望小年不要太小,大年更大一些。这需要下功夫,靠科学的管理。我们做研究,成果也会有多有少,要想成功越来越多、越来越大,也需要靠科学家的努力,更需要靠管理。管理是带领队伍的,它比一个个单兵的能力更重要。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943228.html

上一篇:闲说手指头
下一篇:由“厅官受辱”、“掏鸟窝入狱”和“枪下留人”想到的
收藏 IP: 119.162.63.*| 热度|

17 武夷山 周志刚 黄永义 赵美娣 王启云 蒋敏强 鲍海飞 李颖业 谢平 姬扬 杨正瓴 刘光银 熊孝波 李学宽 shenlu haishanzhidian yunm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3 23: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