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子天下第一”——与趵突泉的对话(泉城导游5)
游客(简称客):(边看边自言自语)哦,趵突泉,天下第一泉。如今到处都是老子天下第一。
趵突泉(简称泉):年轻人,不要什么都不信,这个问题,老子就是天下第一!
客:您是?
泉:我是趵突泉神。
客:哦,失敬!不过,您也口称老子,又说是天下第一,是不是不大谦虚?
泉:那是你引起的头。这样讲好像不大谦虚,但我只是讲了一句实话。先说老子,我有多老?我自己说多少千万岁恐怕您会怀疑我自吹,那么就少说点,说个零头,就说你们人类文献的记载吧。按现存最早的编年史《春秋》记载:“(鲁桓公)十有八年,王正月,公会齐侯于泺”。说的是那年正月,鲁桓公在我这儿会见了齐襄公。鲁桓公十八年,就是西元前694年,在孔子出生前143年。据说老聃是孔子的老师,最多比孔子大几十岁吧,你们就称之为老子了。在老聃出生一百年来前,你们的记载上已经有我了,我口称老子应当不为过吧。
客:那文献上说的“泺”是您吗?现在旅游地假冒伪劣的东西太多了。
泉:你很认真啊!现在认真的人真的不多。既然你这样认真,我就跟你掉掉书袋吧!《春秋左氏传》杜预注:“泺水在济南历城县,西北入济”。郦道元《水经注》说的更为详细:“泺水入焉。水出历城县故城西南,泉源上奋,水涌若轮。《春秋》桓公十八年,公会齐侯于泺是也。俗谓之为娥英水,以泉源有舜妃娥英庙故也。……其水北为大明湖,……泺水又北流注于济,谓之泺口”。杜预是西晋杜陵人,郦道元是北魏涿州人,总不会帮我造假吧。文中所说的济,即古代的济水,已经被黄河所抢占,成了现在黄河的河道。泺水很短,从泺水之源,就是我这里,到泺口,总共就十来里地远近。恐怕是我国最短的名水了。
客:这样我清楚了,确有渊源,并非假冒伪劣。那么“天下第一”呢?
泉:这可以从几方面来说,第一,历史最为悠久。上面已经说过的,信史上记载过最老且几千年来未曾消失、一直被人们关注、文献上不断记载的,我是天下第一。从先秦到汉,一直到宋元明清,代代都有记载。其次,出水量天下第一。最大涌量达到每天24万立方米,即每秒2.8吨,平时也每天近20万吨,这样的流量,哪个比得?当然,考虑到你们科学网上认死理的人太多,跟我说起什么是天下,论什么英吉利、美利坚,还有阿非利加,纠缠不清楚。我这里谨慎一点,定义此处的天下就是指俺们中国人说话算数的地方。还有,我的水质也十分优良,决不比江南的任何泉水差,更不比现在卖出的任何一瓶一瓶的水差。
客:镇江不是有个“中泠泉”号称“天下第一泉”吗?
泉:嗨!唐末那些文人,实在可怜,他们生不逢时。那时节藩镇割据,他们无法来到北方,躲在江南一隅,学着“小资”的样子,喝了几口水,就妄评天下。让他们来到济南,开开眼界,他们就会自叹“见笑于大方之家”了。
客:领教了!您年高德劭,见多识广,在您身边一定发生过许多事情吧?
泉:那当然!多少年来,那些个帝王将相、文人雅士,在这里吃酒的、喝茶的、谈天说地的、叹古论今的无穷无尽,做风流雅事的、乱伦丑事的也都不计其数。
客:您说一点儿我听听,让我开开眼?
泉:好吧。为了我说得清楚,你听得明白,先看一张你们人类拍的照片。介绍一下我的家。
图1. 趵突泉。正面为观澜亭,右为泺源堂
这是我的家,一个长方形水池,东西约30米,南北约20米。照片是在正东方的桥上拍摄的。正面即位于池西侧的这个亭子,称“观澜亭”;右侧即北面是泺源堂;左侧为碑廊;拍摄者所在的桥称“来鹤桥”。介绍完了方位、四界,就可以讲故事了。
客:从最古老的讲起?你们老人总是有这个习惯。
泉:好吧,就从老的开始说。你看见照片正面的观澜亭了吧,亭子的后面还有一个画廊,黑乎乎的,那是一幅青铜浅浮雕,不容易照相。那上面就讲述了一个古老的故事,也就是《春秋》上说的鲁桓公会见齐襄公的故事。
鲁桓公的太太齐姜是齐襄公的妹妹。可是,齐襄公与他那同父异母的妹妹在婚前就乱伦胡搞。两国国君在边境——也就是我这里会见以后,鲁桓公访问齐国。齐姜嫁到了鲁国,从古代的礼制说是不应当回到齐国去的。但是,她非得要跟去不可,鲁君也就带她去了。结果齐襄公兄妹又乱上了,鲁桓公知道后当然不高兴,两口子拌上两句嘴,齐姜就告诉了齐襄公。一次宴会之后,鲁桓公被多灌了几杯,本来心情就不好,于是乎醉了。齐襄公派了一位大力士公子彭生,在把鲁桓公抱上车时将他夹(“拉胁”)死了。齐国强,鲁国弱。弱国无外交,齐国把彭生作替死鬼,鲁桓公死了也就死了。他的儿子上台,又娶了一位齐国的公主做太太,照样怕老婆做乌龟,那是后话。
以强凌弱,直到现在,世界的事情不还是这样吗?这件事的两千六百二十一年以后的五月三日,残忍的东洋鬼子又在我的身边杀害了一万七千多中国军民,把外交代表割去耳鼻去杀死。哎!惨哪!弱国无能,弱国受辱。总而言之,一个国不能弱啊。弱就受欺负。不说这个了,说说也要流泪,这件事以后专门再详细说吧。
客:好的。换个话题,有件事,您的名字为什么这样怪?这个“趵”字换个地方恐怕没有几个人认识。
泉:我本来就叫泺源,泺水之源,我想大概有人叫我泺泉或泺流泉的。这个泺字,古人读音与“泊”“瀑”相近,暂记为po(入声)吧。后来,人们读半边字,泺字慢慢的读成快乐的乐(与洛同音)。可是人们口口相传的专用名称发音是很难改的,人们仍然叫我po泉或po流泉,写下来就成了“瀑流泉”。到了宋代,济南(当时称齐州)来了一个贤太守,姓曾名巩,江西南丰人士,为济南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此人的文才也真是“杠赛”。
客:您怎么学济南口音?济南土话都出来了。
泉:你说反了!不是我学济南口音,是济南人学我的口音,我比济南老多了。别打岔,还是说这位曾巩太守,他来的时候,济南没有一个“宾馆”可以招待上面或者外来的使者。经常是临时征调老百姓的石材、木材盖个房子,走了再拆掉,既简陋又浪费。曾太守就盖了两个宾馆,称为南北二堂,其中南堂就在我边上,称为“泺源堂”。为此,他写了一篇文章《齐州二堂记》。就在这篇文章中,他称我为“趵突泉”。趵就是跳跃,你看我的水,是不是像从地底下跳出来的? 趵突与瀑流音也相近似。这个名字好啊,大家都喜欢,用近一千年了。曾太守,有学问,所以大家把他名列唐宋八大家,“杠赛唻”。
客:是很好!那个泺源堂就是现在您北面的那个泺源堂?
泉:哪里!中国的古建筑都是砖木结构,难以持久。加上经常的战火纷飞,火烧了,虫蛀了,政府没有了,老百姓逃跑了之类事情,经常发生。到了金代,在这里建了“吕仙祠”,也称“吕祖庙”,祭祀仙人吕纯阳(洞宾)。
客:一直到如今吗?
泉:如今的泺源堂是明代的建筑,一个院里前后三幢建筑。前面的是泺源堂,前面的图1中有它现在的模样。第二幢是娥英祠,最后一幢是三圣殿。整个院落1979年被济南市革命委员会定为第一批济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2. 文物保护牌,这个牌现在也用玻璃保护起来了
客:这块牌子还是有历史感的。
泉:虽说是吕祖庙,那是说过去。现在第一进泺源堂里面是关于我的说明,这理所当然,因为它最早就是紧靠着我,就叫泺源堂,跟纯阳老弟没有什么关系。第二进娥英祠祭祀的是大舜的二位夫人,娥皇和女英。
图3. 娥英祠
客:这我知道,他们是尧的二位女儿,是来辅助大舜的。
泉:据说也是来考察大舜的,实际上这是两个部族联姻的标志。她们二位是这里的老资格。在曾巩太守来建泺源堂很久很久之前,这里就有娥英庙。当时,人们管我流出的河流就称娥英水。前面引用的郦道元先生的那段文字中已经说过了,所以在这里立他们的祠也理所应当。仔细看,现在祠上的匾额“娥英祠”三字是从左到右书写的。这是很有意思的事情。书写匾额的是原山东大学校长、著名美国文学研究专家吴富恒先生。这位终身为教育和民主事业奋斗的英语教授,中国文化的造诣同样十分了得。他这样写,应当看成一种改革,他是与时俱进的先行者。
第三进是三圣殿,供奉的是尧、舜、禹三位中国儒家文化的圣人。
图4. 三圣殿
客:这样的布局倒不大看见过。我看您南面是一个碑廊,想必是一些名人的题诗什么的吧?
泉:像我这样的好地方、好景致,自古以来,来做诗的名人不计其数。有两句,是宋朝皇帝的子孙赵孟fu的诗句中的一联,“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这两句虽然是从孟浩然那里扒来的,但是用在这里很是合适,甚至比孟浩然的原句放岳阳楼更好。现在挂在我边上的泺源堂的楹柱上,字也写得大气,我很喜欢。
图5. 泺源堂楹联,摘自赵孟頫的诗句,金棻写于60年代
客:赵孟fu,我知道,小时候还临过他的《道德经》帖。他跟济南很有感情,他画了有名的“鹊华秋色图”,是乾隆皇帝心爱的宝贝,画上的鹊华秋色四个大字,就是乾隆皇帝题写的。画中东北角那座“倒置窝头”的山就是对联中所说的华不注吧?
泉:说的不错。说起乾隆,他在这里也有诗。他是学他的爷爷康熙,康熙皇帝到我这里来过三次。看看你们人类的记载:
康熙甲子十月初八日驾抵济南,……先幸趵突泉,御观澜亭,命内侍卫以银碗汲泉水饮之,饮毕书“激湍”二字。御制诗一首:“十亩风潭曲,亭间驻羽旂,鸣涛飘素练,迸水溅珠玑。汲杓旋烹鼎,侵堦暗湿衣,似从银汉落,喷作瀑泉飞。”(这是1684年)
康熙己已正月十六日,圣驾至济南幸趵突泉,书“润物”二字。(这是1689年)
康熙癸未正月二十四日,圣驾至济南,……至趵突泉坐柏树下。御书“源清流洁”四字,赋诗一章:“突兀泉声涌净波,东流远近浴羲和,源清分流白云洁,不虑浮沙汙水涡。”(这是1703年)
他写的“激湍”二字,刻在石头上,一直立在我边上,字还是写的很好的。在这八十七年后,他的孙子乾隆第二次到这里,正赶上大旱,乾隆在趵突泉设案求雨,他写了《再题趵突泉作》:
“济南城南古观里,别开仙境非尘世。致我清跸两度临,却为趵突三窦美。喷珠屑玉各澜翻,孕鲁育齐相鼎峙。汇为圆池才数亩,放泺达江从此始。朱栏�匝接穹楼,祀者何仙锺吕子。曲廊蜿蜒壁勒字,题咏谁能分姓氏。过桥书室恰三楹,研净瓯香铺左纸。拈咏名泉已知多,氿兹实可称观止。曾闻地灵古所云,屯膏殄享恐非礼。拟唤天龙醒痴眠,今宵一洒功德水。”
也正凑巧,那天还真的下雨了。由于康熙的“激湍”题词已经立了一块碑,乾隆认为他爷爷题字在先,就命当地官员把他自己所写诗文刻于碑后,以示恭敬。
图6. “双御碑”,正面为康熙题字,背面为乾隆题诗。碑在泺源堂后
客:这样的东西在别的地方真还没有见过。您边上的建筑一直就是这样吗?
泉:变化总是不断的,我给你看两张古人给我画的图吧。一张是364年以前的,这是现存最早的我的画像。作者署名是历下周绳,一位济南老乡,看来这是一位明代的遗老,庚寅年已经是清顺治七年了,可是他仍然顽强的写崇祯庚寅。你可以看到,上面的照片图1中正面的观澜亭还没有,那里还是一片空白。周围还都是田野。另一张则是清乾隆四年(己未)年画的,比前一张晚了89年。周围的房子比前一张多了许多。现在的“趵突泉公园”比它们大几十倍。风景也比它好的多。
图7. 1650年的趵突泉图
图8. 1739年的趵突泉图
客:这89年相差很大的。
泉:我看你很认真,光顾着与你说这些掉书袋的东西了,都没有说我边上的这些美丽景色。
客:我很愿意听这些。现在美丽的风景我可以亲眼去看,也必须自己去看。您说的这些我自己是看不到的。很多东西在那些打小旗子的导游那里也是听不到的。
泉:老头儿我累了,就讲这些吧。小伙子,再见!
客:再见!
(图1、5、6 引自网络,向原作者致谢)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3: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