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9月7日,未来科学大奖科学委员会公布了2019年获奖名单。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邵峰院士因其发现人体细胞内对病原菌内毒素LPS炎症反应的受体和执行蛋白的贡献摘得“生命科学奖”。未来科学大奖(Future Science Prize)是由香港未来科学大奖基金会有限公司发起,北京怀柔未来论坛科技发展中心协办举行的评奖活动,旨在奖励在大中华地区(包含中国大陆地区、香港、澳门及台湾)取得杰出科技成果的科学家,共设三个奖项: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单项奖金100万美元。2016年首届“生命科学奖”授予香港大学卢煜明教授,2017年“生命科学奖”授予清华大学施一公院士,2018年,李家洋、袁隆平、张启发分享“生命科学奖”。
邵峰院士是个70后,生于1972年,2013年就参评中国科学院院士了,但因资历尚浅未能成功,2015年顺利当选中科院院士,时年43岁,号称中国最年轻的中科院院士。邵峰为人低调,所在的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算是体制外单位,邵峰回国后一直就在北生所默默耕耘,但是成果丰硕。2007-2017十多年间, 有2篇SCIENCE、1篇CELL、9篇NATURE发表,详细了阐明了一个生命现象:细胞焦亡。邵峰院士虽然不为普通老百姓所知,但是在国内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确是有口皆碑:研究有定力,有深度,非常系统。
2019年7月18日,邵峰实验室在CELL上发文,通过研究沙门氏菌III型分泌系统效应蛋白SopF,揭示了细菌感染触发V-ATPase复合物招募ATG16L1,进而介导细菌自噬的过程。生物物理所的王晓晨、张宏研究员和清华大学俞立教授在BIOART上撰文,点评邵峰实验室这项研究工作,这三位可是圈内重量级学者,都是细胞生物学老牌期刊“JOURNAL OF CELL BIOLOGY”的编委,张宏研究员是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秘书长、细胞凋亡领域专门期刊“AUTOPHAGY”的副主编。
2018年3月,邵峰院士受邀出席我们重点实验室的“发育-遗传-疾病高峰论坛”,给我们做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会后交流的时候,我提了一个问题,gasdermin D有没有成为生物武器的可能,他来了一句:你有这个兴趣吗?其实我真想试试。
座谈会后,他要直接到机场去杭州,参加西湖大学的研究员招聘面试,他拉着一个大号的行李箱,其实却很轻,就装了几件衣服,估计邵峰院士对生活细节也不太讲究。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3 15: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