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乡偶书——记我们县的两位书记
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建立中国组织以来,他们在我们当地的党的负责人当中,还是比较有特点的。他们的共同点是后来都被判刑入狱。
(一)
其中之一,是我们村的一位长者,在省、地、县三级某一时期的历史中他是一位无法回避的人物,甚至共和国国史资料中也可能预见他的名字,改革开放初期我省一位省委书记(也是我县人,当时有省委第一书记)的自传体小时里有一个人物就是以他为原型。文革后,由于积怨太多,他不仅被削职为民,开除党籍;而且还被判处徒刑并被剥夺政治权力。当年党组织开展对他的批判,我村的一位长辈说他三起三落,一事无成,没有什么好批判的。
我要讲的这位老者出生在抗战时期,父兄都在解放前参军参战,是老荣誉军人,他从小也跟着跑敌情,站岗放哨。我们村曾是战争时代的“堡垒村”,有超过100人参军入伍,10名烈士,成长出超过二十名地师级和县团级干部。建国以后,基层两委班子的负责人基本也是复转军人和他们的后人。
作为战争年代小兵张嘎类型的小鬼,我讲得这位老者,建国以后考取了士官学校,可能因为军校裁撤,后来又退伍回乡,此为第一次起落。
退伍回乡以后,曾任公社民兵连副指导员、水利民工团政委,参与大跃进期间在我县南部盐碱地开荒建农场,成为农场场长、农业中学校长。但后来又回村任大队书记兼民兵连长。这又是一次起落。
在他的带领下,我村不论是基本农田建设、粮食生产还是民兵训练都成为了地区乃至省里的典型。在七十年代我们一个大队交售的公粮就达到了整个公社任务的70%。这方面我们当地一直流传着很多故事,我也不知真假。他也由此得到了上级各级的领导的赏识。
第三次起落首先可以称之为发迹,但后来跌得也越重。文革期间,他跟着错误的路线跑,参与打到老县委、老地委,成为县革委会负责人、地区革委会常委,后来又到省里和中央工作。
十几年前,我在市里读书的时候,有人知道我是他的同乡,还问起过老人家的近况。直到最近,在市县各地似乎还有一批人拥戴他。70年代他作为县革委会的主要负责人,带领全县40余万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平整土地,兴修水利,打井修渠,种树修路,修海档(堤),建防潮闸,围海造田;当时,我们县只有40万人口、100万亩耕地,每年可以交售公粮超过1亿斤,也是小有名气的农业学大寨典型。这些事迹直到今天还不时有人提起,今天在沿海围垦出来的潮间带上,一座滨海临港型的开发区已经初步崛起。
(二)
78年以后,他正值盛年,却在政治上失势,不仅被一撸到底,还被判处徒刑和剥夺政治权力。文革期间他带起的一帮小兄弟,也纷纷被削职为民,最后好像只有两个人保留公职,在乡镇基层干到退休。
将近60岁的时候,他恢复公民权,时值90年代初经济改革的关头,他带领几个儿子二次创业,办企业,在实业领域又一显身手。先后创办酱菜厂、运输队、物流公司,.......据说,企业开办初期,资金缺乏,从银行贷款缺乏担保,一半的村民把存折借给他们做银行担保。
.五六年前可能是老爷子一生中最风光的一段时间,大儿子成为我们当地小有名气的农民企业家,省、县两级人大代表,二儿子当选为村支书兼村委会主任,他的历史问题据说省委也部分纠正,老伴过世以后,他又续弦取了一位退休护士。
但是,近两年煤炭、铁矿石、钢材、房地产市场形势急转直下,他们的家族企业的资金链已经濒临断裂,.............
(三)
要讲的第二位县委书记曾经在我们附近几个县市(县级市)任县长、书记近二十年,仕途的顶峰是成为我省县域经济排名第一的县级市的一把手,并明确为副厅级干部,后退二线,转任市人大副主任。
2014年,因在人事、土地和矿产资源、房地产开发和工程招标等方面收获贿赂(似乎主要是在主政我省县域经济总量第一的那个县级市期间),被判处无期徒刑。
他主政我县多年,主要的政绩首先是继承和进一步发展了前任农业产业化政策(他的前任因农业产业化的政绩升任副市长,后转任省联社),扩建了果菜、皮毛批发市场,增强了市场辐射力(但没有改变我县农业规模大、层次低、无知名品牌的局面);第二是狠抓招商引资,引进了几个大项目,实现了我县从农业县到工业县的转变和沿海地区的第二次开发(当然根本原因还是时代的大背景)。
我和这位书记素无交集,但是他的公子和我基本是同龄人。我不认识但听说过(当然小F也可能听说过我,我们当年10几个去市里读书的人,全县的高中生应该都有所耳闻)。
听我的同学说,小F虽然成绩不是很好,但还是很认真、很勤奋的。这已经是近二十年前的往事了。这么多年过去了,不知小F现在是否可好。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10: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