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又授予了国防与医药领域:火炸药专家、三次国家技术发明(进步)一等奖获得者——南京理工大学王泽山教授,病毒学家、分子生物学家、中国基因工程药物的先驱——国家疾控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侯云德研究员。
从2000年起,中国已经有了29位最高科技奖得主,这代表了党、国家和人民给于科技工作者最高的荣誉。国防与医药领域一直是最高科技奖得主比较集中的领域,这也彰显了科技进步的历史使命——为了国家安全和人民福祉。
从两弹元勋——程开甲、于敏,到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火箭专家——王永志、孙家栋,国产预警机之父——王小谟,到今年的火炸药专家王泽山,为了民族独立,几代知识分子甘于寂寞,用青春和奉献铸就新时代的长城。力学家郑敏哲,在他学术生涯的顶峰时期也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了爆破力学研究,为我国的核弹爆炸实验、穿甲弹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物理化学家、化学激光专家张存浩早年也从事过火箭燃料的研制,他以半生时间研究的大功率化学激光器也有很强的军事目的。
随着载人航天、探月、深空探索、反导、大飞机、大海洋工程装备的突破,可以想象未来一段时期内国防科工仍然是极有可能出现最高科技奖的领域。
从肝胆外科专家——吴孟超、神经外科专家——王忠诚、血液病专家——王振义,药学家、青蒿素抗疟疾作用的主要发现者、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哟,到今年的病毒学家、基因工程药物的探路者侯云德,18年来,有5位医药专家荣获国家最高科技荣誉。此外,最高科技奖的早期还曾经授予过两位农学家,分别是:首届最高科技奖得主,“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和2006年最高科技奖得主,小麦育种专家、远源杂交育种理论和技术的开拓者、农业资源环境专家——李振声。李振声早年毕业于山东农学院(直到今天山东农大仍然是一个没有太大名气的地方农业院校),后来曾担任中科院副院长,推动了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治理的科学研究;从技术和战略层面,为把黄淮海平原变成我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面包和副食品篮子做出了重要贡献。
医药和农业领域已经诞生了7位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与国防科工领域(如果包括郑、张二老实际上是九位)不相上下。二者合计占到了二十九位最高科技奖获得者的近半数。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2: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