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与产业化杂志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itech http://www.hitech.ac.cn

博文

苟日新 日日新 又日新

已有 2556 次阅读 2011-6-29 16:22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2009 年,物联网概念大热起来。应该说这不算是一个忒新的概念,但经过系统的梳理与包装,呈现出了诱人的产业化发展前景。实际上,在公众还没有熟悉这个新名词之前,物联网的一些技术和应用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在城市道路、电力传输沿线、通信基站上安装的那些监控设备就属于物联网的应用范畴。

物联网成为显学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所依赖的基础技术在过去的十年间日新月异,有了长足的进步:通信和网络技术的进步和网络接入的普及,使有线宽带进入了城市的每栋建筑; 3GWiFi 等无线通信新手段的不断涌现以及移动终端的逐渐普及,使人们随时随地互通互联的梦想成为现实;电子技术的发展更是超乎想象,使移动CPU、存储和传感器的性能大大改观;网络计算技术为大量数据的存储和运算提供了平台,使得信息采集、处理和应用可以灵活部署而不再局限于固定的网络架构;RFIDNFC这些新或不太新的技术的应用,对人们认识和使用物联网起到了示范作用。

物联网在企业应用和公共服务领域受到了热切关注,传统上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来处理的业务,通过物联网的技术框架进行重新整合,出现了效率上的新飞跃,进而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物流行业是最典型的例子,大型的物流企业和零售企业每天都需要处理海量的商品,通过RFID 技术,商品从生产、仓储、分拣、配送、运输到上架销售的全程都以唯一的身份标识被自动跟踪和记录,有了这些准确可靠的货物信息,后台的物流管理控制系统在制定计划和生产调度方面就能够避免人工操作产生的差错,物流链的效率和准确性被大幅提高。在公共服务领域,对公共资源的监测和有效调度等急迫需求,更为物联网的横空出世奠定了社会基础。在对城市道路交通流量和道路照明系统、对城市水电气管网以及公共安全等的监控方面,物联网无疑将会促进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进而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物联网能使城市和乡村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对于普通的百姓家庭来说,物联网也不是遥不可及的阳春白雪,智能终端的普及将为物联网的个人应用提供“舒适”的平台。今天的智能移动设备,特别是以苹果iPhone 和谷歌Android 为代表的智能手机,在很多地方已经盖过了传统计算机的风头,它们强悍的运算能力和让人眼花缭乱的功能,使得人们终于相信:在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时候,已经可以不再依赖传统电脑,被新技术武装起来的新设备足以应对人们的新需求。这些领先的数字设备集成了很多先进的传感器件,包括多点触摸显示屏、高清摄像头、重力传感器、GPS、陀螺仪、光线传感器等等,并且可以通过外部接口扩展更多的传感功能,这些新设备通常都支持3GWiFi 和蓝牙等多种无线连接方式,并且有越来越多的设备开始内置近场通信NFC 技术用于近距离数据交互,特别是在移动支付领域。不难想象这些基于物联网的移动新设备可以扩展出很多方便人们生活的新的应用方式。

比如你在手机上安装了一个选择餐厅的应用程序,通过这个链接你可以找到离自己最近的餐厅,并通过安装在该餐厅里的摄像头了解实际就餐环境,随后你在出发之前发出订单。餐厅在收到你的订单后,可以根据的你的位置判断需要提前多长时间准备你的订单;而手机上的GPS 导航功能将指引你避开拥堵的道路顺利抵达餐厅,当你到达的时候,餐厅已经根据你的订单做好了准备。

在个人应用领域,物联网在本质上仍未脱离互联网的应用范畴,它通过将目标物品可感知化并赋予一定的智能特性,从而丰富人们的信息获得手段,进而对人们的消费行为产生影响。物联网对个人消费市场能否产生新的吸引力,要看其所带来的应用模式或者说是商业模式的创新是否能给消费者带来新价值,它可能会融合进现在火热的社交网络或者团购模式中,也可能会催生出全新的应用模式。没有理由将个人应用排除在物联网的影响力范围之外。

国家将物联网置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度,是看到物联网对国家基础设施的管理和国计民生的重要作用,以及对相关产业的促进和拉动。对于“智慧的地球”、“感知中国”这样宏大的命题来说,政府和相关企业的大力投入和参与无疑将会推动物联网技术的进步和普及。但是同时也不能忽略个人与物联网的互动关系,作为社会个体的每个人,既是各种信息的制造者、采集者,同时也是信息的使用者和消费者,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最终应当惠及到社会大众。如果以此为衡量标准,十年以后,人们能否看到一个由物联网所带来的、具有非凡感知力的、崭新的智慧地球吗?新概念推动新技术,新思维带来新生活,答案应该是肯定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94908-460477.html

上一篇:彼LED之照明兮 虽旺炽而有瑕
下一篇:共创 · 共建 · 共享
收藏 IP: 159.226.10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7 00: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