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hli50613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hli50613

博文

流年似水家乡事

已有 4247 次阅读 2011-10-14 00:45 |个人分类:科普类|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学习, office, style, class, face

  

童年与少年的我远非是什么好学生,干扰我学习的是鱼儿。而联系我和鱼的纽带则是一条再普通不过,又竟然如此神奇的“流水沟”。

第一次见识流水沟大约是在50多年前的一个冬天,我们家刚搬到父亲所在工厂的宿舍不久,一个小孩叫我去看怪鱼。赶到荆江大堤脚下的一个水洼边,一群小孩正围着一个半灰半白的东西在戏耍。这个东西大约有我们小孩两人多长,北部灰黑,肚皮泛白,头尖尖的,没有鱼鳞,样子肯定不像我们平时看见的鱼,大一点的小孩管它叫江猪子。现在回想起来它是江豚,时下作为国宝的白暨豚在当时是我们家乡长江中再普通不过的动物。江豚所躺的水洼连着一条水沟,水沟里流淌的是由发电厂排出的冷却水。水沟的另一则为一个盛夏时节约一米余深,冬天较浅的约56亩大的水塘。这就是多年来我魂牵梦绕的“流水沟”

大约小学二年级,学年考试刚过,我和姐妹们正在玩耍,邻居家小孩跑来叫我,快,赶快去抓鱼!两个小孩拉着还未醒过神来的我,一溜烟跑到流水沟边,水沟大约两尺宽,水深接近我们的大腿,沟内水流不算太快,水中已经爬满了和我们相似大小的小孩,间或还有个别大人。仔细往沟中看,沟内不时露出鱼的脊背,大多有约半尺多长,也有更长一些的。个别鱼肚皮朝上,但仍旧有很大的力气。我们迅速地扒光衣服扑到沟中。在约摸三个多小时的捕鱼过程中,我好几次被鱼撞得东倒西歪,一同捕鱼的小孩大多都有收获,所抓到的鱼清一色为鲤鱼,最小的也能超过一斤。第一次捕鱼生涯就这样结束了,我垂头丧气地行进在回程的队伍中,对鱼的激情与渴望成了本次行动的最大收获。

稍大一些后,我对流水沟的全程进行了探访,我所能探查到的这条沟的下游终止于离我住处不远,在一个米厂墙角的路边变成一条地下甬道,而地下甬道的出口至今我仍不明白。流水沟傍着大堤堤脚,有多个缺口与池塘连通,在绕堤约600米远近处,在堤身有一个约50公分见方的石砌开口,一道水流自口中涌出,形成一个高高的瀑布(现在看来不到两米),瀑布所跌下的水在一个较宽的石槽中一分为二,部分流向我们家所在的方向,部分反向不知流向何处。

又过了几年,我发现这股水来自堤外的发电厂,它沿着一条石砌的甬道穿墙而出,在甬道中分为南北两股,向北一股较小流向堤内而进入流水沟,向南一股较大的水流则直接流向长江,并在江边的出口处形成一个真的是比较大的滑水瀑布。

再过一两年后,我知道了这条水道的水来自长江,水温的升高是因为在冷却发电机时被加温,穿堤而过的水流是为了方便住在沿堤附近的居民在冬天能够有脚温热的水洗涮。那时候的政府,那时候的企业,如此梦幻般的人性化设计!

我同时还知道,这流水沟的鱼来自长江,但他是通过什么途径进来,又为什么仅仅在一年中某几个特殊的日子出现?这可真是个谜。我一个个地去问我周围那些很有学问的人,没有人正面给我回答。于是乎在很长很长一段时间内,我的腿部总是能感受到一种温柔的有富有力道的吻击,脑子中不时酝绕着大鱼自怀中滑脱而带来的深深的懊恼。由于在流水沟中鱼儿泛滥的机会少之又少,我的捕鱼实践便由流水沟转移到水塘,进而又到长江,又到离我家很远的一个水库,捕鱼的方式先手而后叉,次后几种不同形式的网,再后便是鱼竿------。总之我到过当时所能及的几乎一切地方,用过可能用过的一切方法,而且往往小有收获。我深深地感激文革打烂了当时修正主义的教育体制,不然我肯定是不能在科学网写博文了。

70年后我离开家乡,80年前后电厂迁址,92年前后父亲家搬迁,不知什么时候流水沟所在的位置被修成沿堤大道,存在了近五十年的流水沟终于彻底消失,而历经五十余年时间冲洗已尽乎完全淡化了的儿时在流水沟中戏耍的记忆加反而较以往加倍地清晰。我曾经经不止一次思忖,究竟什么可以算作古迹?或许,那是我心中的流水沟,一个一经消失便不可能复制,然而又长久地存在于人们心中的并不起眼的小物事儿。

 

(有能事者一定能够代为解释流水沟泛鱼的现象)

 

备注:已被科学时报博克版选录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88287-496549.html

上一篇:自由万岁
下一篇:泛教授的类别
收藏 IP: 27.16.179.*| 热度|

2 陈小润 许培扬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1 22: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