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史集刊》系《自然科学史研究》的前身,1958年创刊,1966年“文革”开始后停刊,共出版九期,"文革"以后,又继续编出地学史专集和数学史专集两期(第十、十一期)。1982年改为定期刊物《自然科学史研究》(季刊)。
出版:科学出版社(1-9期)、地质出版社(第10、11期)。
1991年《自然科学史研究》编辑部编了一个《科学史集刊》上刊登的所有文章的目录分类索引[1],现录在下面:
题目 | 作者 | 年 | 期 | 页码 |
综合性研究 |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文件:(一)关于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协会”的决议;(二)关于响应党中央号召为提前五年实现十二年科学技术规划而斗争的决议; (三)关于开展建国十周年科学技术献礼运动和准备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发明创造积极分子代表会议的决议 | 1959 | 2 | 1—3 | |
记全苏科学技术史大会 | 李儼、席泽宗 | 1960 | 3 | 1—2 |
科学技术史家的任务. И. A. 费多谢也夫、民凡沙科里斯基 | 殷美琴 译 | 1960 | 3 | 3—5 |
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及其成就 | 严敦杰 | 1960 | 3 | 6—34 |
纪念伽利略诞生四百周年 | 席泽宗 | 1964 | 7 | 1—7 |
伽利略的工作早期在中国的传布 | 严敦杰 | 1964 | 7 | 8—27 |
北京隆重集会纪念伟大科学家波波夫诞生一百周年纪念 | 严敦杰 | 1959 | 2 | 12—13 |
数学史 | ||||
早期输入中国的欧拉学说(欧拉诞生250周年纪念) | 严敦杰 | 1958 | 1 | 20—28 |
张衡《灵宪》中的圆周率问题 | 钱宝琮 | 1958 | 1 | 86—87 |
纳速剌丁·徒思在数学方面的工作. Б. A .罗纯费力德著 | 杜石然 译 | 1958 | 1 | 88—100 |
批判曾昭安先生在数学史研究领域内的唯心主义学术观点 | 杜石然 | 1959 | 2 | 4—11 |
从中算家的割圆术看和算家的圆理和角术 | 李儼 | 1959 | 2 | 80—125 |
增乘开方法的历史发展 | 钱宝琮 | 1959 | 2 | 126—143 |
我国第一本微积分学的譯本——《代微积拾级》出版一百周年 | 梅荣照 | 1960 | 3 | 59—64 |
和算家“增约术”应用的说明 | 李儼 | 1960 | 3 | 65—69 |
朱世杰的“四元消法”和“垛积招差’ | 杜石然 | 1962 | 4 | 66—80 |
刘徽《九章算术注》的伟大成韩——纪念刘徽《九章算术注》创作1,700周年 | 梅荣照 | 1963 | 6 | 1—10 |
王孝通《缉古算术》第二题、笫三题术文疏证 | 钱宝琮 | 1966 | 9 | 31—52 |
李俨与数学史——纪念李俨先生诞辰九十周年 | 严敦杰 | 1984 | 11 | 1—5 |
怀念钱宝琮先生——纪念钱宝琮先生诞生九十周年 | 梅荣照 | 1984 | 11 | 6—11 |
汪莱《衡斋算学》的一个注记 | 钱宝琮 遗著 | 1984 | 11 | 12—13 |
刘徽简传 | 严敦杰 | 1984 | 11 | 14—20 |
《九章算术》和刘徽注中之率概念及其应用试析 | 郭书春 | 1984 | 11 | 21—36 |
刘徽的极限理论 | 郭书春 | 1984 | 11 | 37—46 |
刘徽的体积理论 | 郭书春 | 1984 | 11 | 47—62 |
刘徽的方程理论 | 梅荣照 | 1984 | 11 | 63—76 |
刘徽的勾股理论一关于勾股定理及其有关的几个公式的证明 | 梅荣照 | 1984 | 11 | 77—95 |
从勾股比率论到重差术 | 李继闵 | 1984 | 11 | 96—104 |
刘徽与祖冲之父子 | 梅荣照 | 1984 | 11 | 105—129 |
椭圆求周术释义 | 何绍庚 | 1984 | 11 | 130—142 |
《测量全义》底本问题的初探 | 白尚恕 | 1984 | 11 | 143—159 |
天文学史 | ||||
盖天说源流考 | 钱宝琮 | 1958 | 1 | 29—46 |
中国古代的黄赤道差计算法 | 严敦杰 | 1958 | 1 | 47—58 |
僧一行发起的子午线实测 | 梁宗巨 | 1959 | 2 | 144—149 |
中国古代的恒星观测 | 薄树人 | 1960 | 3 | 35—52 |
中国天文学史的几个问题 | 席泽宗 | 1960 | 3 | 53—58 |
张衡等浑天家的天圆地平说 | 唐如川 | 1962 | 4 | 47—58 |
《授时历》中的白道交周问题 | 薄树人 | 1963 | 5 | 55—57 |
试论王锡阐的天文工作 | 席泽宗 | 1963 | 6 | 53—65 |
朝鲜朴燕岩《热河日记》中的天文学思想 | 席泽宗 | 1965 | 8 | 73—76 |
我国古代天文大地测量发展及取得成就的原因初探 | 钮仲勋 | 1982 | 10 | 47—52 |
物理学史 | ||||
托里拆利的科学工作及其影响 | 叶企孙 | 1959 | 2 | 14—17 |
卓越的意大利科学家匕托里拆利 | 莫奎 | 1959 | 2 | 18—24 |
《墨经》光学八条釐说 | 洪震寰 | 1962 | 4 | 1—40 |
《墨经》力学综述 | 洪震寰 | 1964 | 7 | 28—44 |
《墨经》力学今释 | 钱宝琮 | 1965 | 8 | 65—72 |
我国古代对大气湿度的测定法 | 王锦光、洪震寰 | 1966 | 9 | 20—23 |
化学史 | ||||
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著述年代兼论我国首次用强水刻铜版事 | 张子高 | 1962 | 4 | 106—109 |
《三十六水法》——中国古代关于水溶液的一种早期炼丹文献. 李约瑟等著 | 王奎克 节译 | 1963 | 5 | 67—81 |
中国炼丹术中的“金液”和华池 | 王奎克 | 1964 | 7 | 53—62 |
关于中国炼丹术中硝酸的应用 | 孟乃昌 | 1966 | 9 | 24—30 |
生物学史 | ||||
纪念卡尔·林内诞生250周年 | 竺可桢 | 1958 | 1 | 8—10 |
卡尔·林内(1707—1778)事略 | 汪振儒 | 1958 | 1 | 11—13 |
卡尔·林内对近代植物分类学的贡献 | 胡先骟 | 1958 | 1 | 14—16 |
卡尔·林内对于动物学的贡献 | 寿振黄 | 1958 | 1 | 17—19 |
《尔雅》中所表现的植物分类 | 夏纬瑛 | 1962 | 4 | 41—46 |
卢梭与生物学 | 吴德铎 | 1962 | 4 | 110—115 |
“赢”非兽类辨 | 苟萃华 | 1963 | 5 | 13—15 |
试论我国从“西域”引入的植物与张骞的关系 | 石声汉 | 1963 | 5 | 16—33 |
拉马克和他的主要著作 | 吴徳铎 | 1963 | 6 | 75—85 |
我国古代对蚕病防治的认识 | 汪子春 | 1965 | 8 | 15—21 |
“嫘祖”发明养蚕说考异 | 周匡明 | 1965 | 8 | 55—64 |
我国桑树嫁接技术的历史演变 | 周匡明 | 1966 | 9 | 1—19 |
地学史 | ||||
五藏山经和禹贡中的地理知识 | 曹婉如 | 1958 | 1 | 77—85 |
华央阁和禹迹图的几个问题 | 曹婉如 | 1963 | 6 | 34—38 |
牵星术——我国明代航海天文知识一瞥 | 严敦杰 | 1966 | 9 | 77—88 |
庐山笫四纪冰川论争五十年 | 李鄂荣 | 1982 | 10 | 1—15 |
我国古代关于“海陆变迁”地质思想资料考辨 | 李仲均 | 1982 | 10 | 16—21 |
一幅蜀石刻北宋地图的校读和研究 | 邓少琴 | 1982 | 10 | 29—39 |
“九域守令阁”地名订误 | 郑锡煌 | 1982 | 10 | 40—46 |
康熙和乾降时期我国地图测绘事业的成就及其评价 | 任金城 | 1982 | 10 | 53—64 |
现存最早的一部历史地图集——《历代地理指掌图》 | 曹婉如 | 1982 | 10 | 65—73 |
徐霞客的地理学方法 | 褚绍唐 | 1982 | 10 | 74—81 |
清末地理学家王锡褀 | 徐兆奎 | 1982 | 10 | 82—86 |
图理琛与《异域录》 | 唐锡仁 | 1982 | 10 | 87—92 |
明《武备志》中“过洋牵星图”试释 | 曾昭璇 | 1982 | 10 | 93—100 |
我国古代对台湾海峡的气象和水文的认识 | 陈瑞平 | 1982 | 10 | 106—115 |
对我国占代生物地理分布知识的初步探讨 | 杨文衡 | 1982 | 10 | 116—124 |
长期天气预报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 张家诚 | 1982 | 10 | 125—132 |
遥感的兴起及其在地球科学史上的地位 | 宋正海 | 1982 | 10 | 133—139 |
农学史 | ||||
我国水土保持的历史研究(初稿) | 辛树帜 | 1959 | 2 | 31—72 |
论徐光启《除蝗疏》 | 邹树文 | 1963 | 6 | 46—52 |
古农书中记叔的桑树剪伐整枝 | 存楷 | 1965 | 8 | 22—27 |
我国古代药用植物引种栽培的记载 | 盛诚桂 | 1965 | 8 | 42—54 |
论《天工开物》中记述的水稻栽培及其他 | 章楷 | 1966 | 9 | 56—70 |
医学史 | ||||
历代对于伤寒学研究的概述 | 陈邦贤 | 1958 | 1 | 59—67 |
玺印木简中发现的古代医学史料 | 陈直 | 1958 | 1 | 68—76 |
论风、水和地方. 希波克拉底原著 | 马堪温 译 | 1960 | 3 | 70—76 |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成书探讨 | 范行准 | 1962 | 4 | 59—65 |
中国古代外科成就 | 李经纬 | 1963 | 5 | 1—12 |
朝鲜《东医寿世保元》与《东医四象新编》中的体质概念及其与我国医学的关系 | 陈可冀、陈维养 | 1963 | 5 | 63—66 |
祖国清代杰出的医学家王清任 | 马堪温 | 1963 | 6 | 66—74 |
试论李时珍及其在科学上的成就 | 蔡景峰 | 1964 | 7 | 63—80 |
人体解剖学革新者维萨留斯的生平和业绩——纪念维萨留斯诞生450周年和逝世400周年 | 张慰丰、马堪温 | 1965 | 8 | 1—14 |
工程技术史 | ||||
金属技术史 | ||||
中国钢铁冶炼史简编 | 周世德 | 1958 | 2 | 25—30 |
由明嘉靖后期至清顺治末中国的煤炭科学知识 | 赵承泽 | 1962 | 4 | 81—105 |
北京明永乐大铜钟铸造技术的探讨 | 凌业勤、王炳仁 | 1963 | 6 | 39—45 |
鑌铁考 | 张子高、杨根 | 1964 | 7 | 45—52 |
生铁淋口技术的起源、流传和作用 | 凌业勤 | 1966 | 9 | 71—76 |
对宋代矿冶发展的特点及原因的研究 | 黄盛璋 | 1982 | 10 | 22—28 |
化工史 | ||||
关于唐代有没有蒸锢酒的问题 | 茵元宇 | 1963 | 6 | 24—28 |
唐宋文献中关于蒸锢酒与蒸馏器问题 | 吴德锋 | 1966 | 9 | 53—55 |
水利史 | ||||
陈潢一一清代杰出的治河专家 | 侯仁之 | 1959 | 2 | 73—79 |
我国海塘起源初探 | 陆人骥 | 1982 | 10 | 101—105 |
交通史 | ||||
纪念齐奥尔科夫斯基诞生100周年 | 席泽宗 | 1958 | 1 | 3—7 |
中国沙船考略 | 周世德 | 1963 | 5 | 34—54 |
仪器与机械史 | ||||
清初光学仪器制造家孙云球 | 王锦光 | 1963 | 5 | 68—62 |
漏刻的迟疾与液体粘滞性 | 李广申 | 1963 | 6 | 29—33 |
我国古代测量技术的成就 | 沈康身 | 1965 | 8 | 28—41 |
传统工艺史 | ||||
古代印章工艺中的金工技术初探 | 王立兴 | 1963 | 6 | 11—23 |
其他 | ||||
发刊词 | 竺可桢 | 1958 | 1 | 1—2 |
《自然科学史研究》编辑部. 1991.《自然科学史研究》第一至十卷和《科学史集刊》第一至十一期目录分类索引. 自然科学史研究, 10(4): 81-97.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23: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