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古代先哲的睿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张三火 承传文明 启古纳今

博文

我不知道从何入手

已有 11212 次阅读 2015-5-13 11:46 |个人分类:中医研讨|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中医, 研究思路

今天,三火发现三天前杨正瓴老师的留言,针对这两个问题,我是有一点想法,但是却不知从何入手,也不知道究竟怎样做研究才能真正的证明中医辨证论治这套理论。现将评论特录于此,欢迎大家讨论。

zlyang 3 天前

(1)张颖清的“全息生物学”是客观存在的!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889044.html

(2)“中医的现代实证研究”课题建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476442.html

您的看法?


三火不成熟的看法如下:

(1)

[13]张焱  2015-5-13 11:00全息的理念提出,已经多年了。身体上的一些反射,与中医的经腧穴位有所不同,有点像“阿是穴”。这学期我讲授中医的另一部经典《难经》,虽然不如《内经》那样广博,但是里面对于身体上有形结构和无形功能都有深入理解和不同于《内经》的认识。尤其重视经脉与奇经八脉及其疾病、针刺治疗方法的论述。用三才观来分析,把人看成是自然人、内外整体人、形神合一的人,患者是体内阴阳平衡被破坏而失去健康的与自然气候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相切相关的具有七情六欲的人。

(2)

[28]张焱  2015-5-13 11:28

我想做个寒热对人体影响的研究项目,但是不知从何入手。中医认为,人体感寒就会恶寒发热、咳嗽、流清涕、头身痛,治疗就以寒者热之的原则,用辛温的麻黄、桂枝,苦温的杏仁,甘温的甘草,煮后就是一杯甜辣的杏仁露,喝下就会温暖全身,直接对抗寒气,病症也随之消失。伤了热之后,人会发热、口渴、咽痛、口鼻气热、咳嗽喘促、流黄涕、咯黄痰、舌红苔白或黄而干,脉浮数,治疗则按热者寒之的原则,用石膏、知母、连翘、黄芩等甘寒咸寒苦寒的药物来对抗。人体在寒温适宜的情况下,阴阳平衡,正气不虚,病原微生物也不会自行滋生。如果寒温失宜,或过冷或过热,寒伤阳,热伤阴,在阴阳失衡情况下,正气受伤,喜热或喜寒的细菌或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就会活跃滋生,形成炎性反应,现代医学会针对病原微生物进行灭活性的治疗,而中医则针对使病原微生物滋生的环境进行治疗,纠正身体受寒或受热的偏失,没有了它们滋生的环境,这些有害的微生物就无从生长,临床症状也会自然消失了。这也许就是中医治本的原因所在吧。但是,怎么才能通过科研来证明这些学问呢?我不知道。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5503-889847.html

上一篇:2015年气候特点与发病规律分析
下一篇:“第六届国际五运六气学术研讨会暨运气与易经培训班”通知
收藏 IP: 58.244.98.*| 热度|

12 郑永军 陈辉 孙平 李学宽 武夷山 赵美娣 张忆文 杨正瓴 杨金波 王号 吴小丁 hnw48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6: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