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暑假,我基本都会带上女儿回父母家小住,“回娘家”是一段轻松温馨的时光,我们老少都很享受。
父母退休已有十余年,退休前也和我一样的工作,只是父母都是搞理科的,老爸化学、老妈数学。每次回家,看到爸妈健康愉快的退休生活,作为晚辈,我和弟弟全家都感到由衷的高兴,这是父母的福分,更是我们做儿女的福分!
因为和父母的工作相同,所以每次回家,父母总是非常体谅和理解人到中年的我打理工作和家庭的奔波和劳累,总是什么事都不让我做,让我充分休息,用老爸的原话说,“回家就让你进港湾!”老妈更是无微不至的照顾我和女儿的吃喝,我们喜欢吃喝的每一个细节老妈都记得清清楚楚,不辞辛苦地为我们买来做好。我总想在老爸老妈面前一展厨艺,可他们压根儿没有“让贤”的意思,也就只好恭敬不如从命了,在他们的眼里,大概儿女再大,也依然是孩子。
父母的深深关爱呵护之意,让我常常恍惚回到年少时在家的时光,那时的父母和我现在一样,正是中年,繁重的工作和家务,常常让他们疲惫不堪,即便如此,父母仍然是竭尽全力为我和弟弟创造好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
记得“四人帮”刚粉碎之后,全国兴起了学习英语的新势头,爸爸曾连夜去新华书店排队为我们购买《英语900句》;当时父母的工资长期徘徊在每月50多元钱,父母仍节衣缩食在我和弟弟的伙伴中最早为我们购买了三洋牌的收录机,方便我们学习英语;当然吃饭的时候,我们也会用录音机放放最新的歌星磁带,李谷一、李双江、苏晓明、朱逢博、关牧村、关贵敏的歌声就是这样和我的中小学时光、和我们一家人的八十年代时光融合在一起的;学数学的妈妈精于计算,逢年过节总会巧手为我和弟弟设计、用缝纫机踏制舒适大方、漂亮环保的布质书包和衣裤,我的书包从容量很小到很大,基本都是“妈妈制造”,独一无二,只可惜那个时候没有收藏意识,小了、旧了,就扔了;但是它们可爱的样子和图案还清晰地留在我深深的记忆里;妈妈还善于修改翻新旧衣服,她常常把她上大学时、刚工作时穿的旧衣服拿出来稍加修改给我穿,虽然颜色素些,但别具一格、带有时光印记的样式和质地,常常让我的同学和老师好奇,“你这衣服在哪儿买的?”
那时候的父母在厨艺方面并不是十分在行,记得家里每吃一次饺子就像一项庞大的“工程”,因为包饺子的时候少、工序复杂,所以吃起来就格外的香,每次爸妈总是先让我和弟弟吃到吃不下了,自己才动筷子。那时候做饭的燃料是石炭、后来进步为蜂窝煤、再后来才是煤气、天然气。烧炭、烧煤的时候,没掌握好炉子规律时,炉子常常灭,尤其是冬天,天寒地冻的,一大早起来,妈妈就烟熏火燎地生炉子,那情景、那空气里的呛劲儿、刺鼻劲儿仿佛就能看见、闻见;冬天穿的毛衣毛裤基本都是妈妈一针一针用毛线织出来的,妈妈顺便也训练我在学习之余帮她拆旧毛衣、洗毛线、缠毛线,我俨然是一个熟练工呢,光缠毛线团儿我就会好几种缠法呢!
那时候的父母工作、家务都很累。初中之前,我和弟弟的作业好像都很少,哪像现在的孩子,我记忆中全是小伙伴儿们在学校里疯玩的情景。爸妈晚上却需要批改很多的学生作业,像小山似的堆着,闷热的夏天只有电扇沉闷的转着……老爸昨天还跟我感叹现在饭厅里放的“蝙蝠”电扇质量真棒,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是一点噪音都没有,每次听到电扇旋转的声音,他就想起了中年时顶着酷暑备课、批改作业的情景。记得那时候爸妈常常生病,其实都和超负荷劳累有关,当时有部电影叫《人到中年》(1982年),是根据作家谌容同名小说改编,潘虹、达式常主演的,该片曾经在知识分子群体中非常轰动,因为影片中的主人公实际上正是他们那个年代忍辱负重的知识分子形象的典型代表和写照。记得爸妈先后得过非常严重的咽炎、膀胱炎、腰椎间盘突出、心脏病、胃炎等疾病,特别是爸爸因为心脏病严重而住院,爸爸临住院前曾搂着我和弟弟说,一定要在家多多帮助妈妈做事,听妈妈的话,当时我和弟弟很惶恐……好在那个劳累负重的阶段过去了,爸妈的身体因为劳累的逐渐减少好起来了!
老爸老妈的教学教德都非常好,感念他们的学生不计其数。前几天七九级的学生回校聚会,大班长们提前登门邀请老爸,老爸兴致甚高,听到学生们的诸多业绩收获很是欣慰高兴!
茶余饭后,老爸最喜欢和我散步,谈新闻、谈高校教育的过去和现在,面对世风日下的种种不良现象常常忍不住无奈地感叹;老妈最喜欢和我逛街,买东买西、谈家常……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9: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