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成语和俗语中挖掘安全管理瑰宝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成语之所以是成语,是因为“众人皆说,成之于语”。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俗语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
成语与俗语都是通过长期和大量社会实践或实验归纳而成的,其中包含有不少是对安全人性和安全社会规律的总结。特别是对人和组织行为方面的安全规律研究,现代人即使花大量精力去刻意做实验,得出的结论也远远不如从成语或俗语中筛选的安全规律来得真实和可靠。
下面列举几个典型例子,有兴趣者可以专门去研究。
(1)事故致因理论有一个“事故倾向性论”,尽管对该理论受到很多的批评,但现实中很多人的行为安全事实还是证明了它是正确的。因为,人的一生中的行为举止习惯在其就业之前就基本固化了,到了工作岗位承然可以加以继续教育和规范,但毕竟比较困难了,何况他(她)在上岗的时间也是一天时间的小部分。这一规律适用的俗语或成语有:“狗改不了吃屎;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狼行千里吃肉,狗行千里吃屎”等等。尽管有些话说的粗俗和极端了,而且是针对个别人,但出事故往往也是个别人引发的。
(2)师傅带徒弟是安全传承的重要实践经验之一。很多安全规律都是统计出来的,既然是统计,那一定是需要时间,安全要经验积累,这是生产实践预防事故的规律。与这一规律相关的俗语有:“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等等。其实“老人言”即所谓经验乃至规律,我们很多安全规章其实也是“老人言”,都是由血的教训得来的。有多少人以身试法,就有多少人深刻的体悟其中蕴含的哲理。“听老人言”可以少走一些弯路,面对现实少碰几次壁,不要等到碰得满身伤痕,才悟出一条已经成为俗语的道理来。
(3)在生产生活安全中,人们经常需要将同一类物品堆放或保存,做到有条不紊,并使之不互相影响和安全,也以便于采取专门的管理措施,这种例子随处可见;开展安全教育时,经常需要分类进行,如企业负责人、职业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新入厂人员、初训人员、复训人员等等,分得越细,安全教育越有针对性和效果越好;组织机构设置等等,也经常用分类分级的做法。与这一规律相关的成语或俗语有“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志同道合;三六九等”等等。这些话在自然界和生物界都适用,在人类中更是如此。它告诉我们物是多样性的、物是不一样的,人是多样性的、人是不一样的。人类对环境的适应以及对彼此的认可都可以用这些话来总结。不管是兄弟朋友还是亲情爱情,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都会被自然而然的划成一个个专属于自己的圈子。安全管理实践中也是一样一样的。
(4)安全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熏陶,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很重要的是营造安全的氛围和土壤,使所有员工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与这一做法相关的深刻描述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等,其实“人以群分”也是为了有利于形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环境。环境氛围对于人生的影响是不可逆的是重大的,比如“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橘生淮南则为橘,而于淮北则为枳”等等,与安全文化对人的作用是类似的。一个人生于不同的家庭里和工作在不同的企业里,接受不同的教育和不同的安全规章的约束,这就注定了人与人之间客观存在的巨大鸿沟。
(5)还有更多的成语、俗语就不解释了。如:吃一堑,长一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居安要思危;长治能久安;有备才无患;防微且杜渐;亡羊须补牢;安危相易,祸福相生;安者非一日而安也,危者非一日而危也;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百年养不足,一日毁有余;百寻之室,焚于分寸之飙;千丈之坡,溃于一蚁之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困在于早虑,不穷在于早豫;不困在预慎,见祸在未形;吃饭防噎,走路防跌;等等。
从成语与俗语中可以找到颠扑不破的安全人性规律和安全社会规律,从而用于安全管理的实践之中。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重视它。从成语和俗语中淘宝,也是一个有趣的安全科学研究方向。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3: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