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ter50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fter50

博文

综合交叉学科知识的新分类与新命名

已有 4959 次阅读 2016-7-31 18:50 |个人分类:安全科学理论|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综合交叉学科知识, 新分类与新命名

综合交叉学科知识的新分类与新命名

  探讨这个问题首先是要承认有综合交叉学科的存在。综合交叉学科与专门学科的一个重要差别在于前者具有综合交叉特性,其实现在专门学科也都具有某种程度的综合交叉特性。在开展综合交叉学科的研究中,除了研究综合交叉学科自身的本质属性和存在领域的科学与应用问题之外,综合交叉学科不可避免的要运用或改造吸纳别的专门学科的知识,但如何称呼这些已经被吸纳到综合交叉学科中的别的专门学科的知识呢?这是多年来综合交叉学科遇到的尴尬问题,说是抄的”“引的”“借的等自然太难听了,也不太符合实际情况,因为综合交叉学科在”“”“等过程中已经对其所用的专门学科的知识做了必要的改造和用于具体综合交叉学科的特定目的,在”“”“等过程中也需要经过一番细致研究和付出巨大的劳动,何况专门学科所创造的知识也是要让用的。

   为了回答和解决上述的问题,个人经过较长时间思考,觉得自科学self-science”它科学other-science”表达和回答上述的问题比较适宜,所谓自科学,就是综合交叉学科在研究学科自身领域的本质特征、属性、规律、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等过程中得出的科学知识,所谓它科学是基于某一特定目的,通过有意识的研究、借鉴、引用、改造其它专门学科的知识,使之成为某一综合学科的科学知识,这些知识尽管带有其它专门学科的痕迹甚至原型,但已经成为某一综合学科所认可的科学知识,则可将这些科学知识称之为它科学自科学它科学构成了综合学科的整体科学内容,而且两者没有明显的界限。

   下面以安全学科为例,安全学科是典型的综合交叉学科,安全学科的自科学已经有一些,比如各种事故致因理论、各种事故统计规律等,这里不妨称之为自安全科学self safety science;但迄今安全学科的大部分科学知识,都是以安全为目的,通过从别的专门学科挖掘适合用于安全的理论、方法、原理等知识,使之发展成为安全科学的重要分支,这些来自它学科的安全知识这里不妨称之为它安全科学other safety science,比如,安全法学、安全管理学、安全心理学、安全教育学、安全文化学、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人机工程、安全检测技术、职业卫生与防护、风险评价技术、机械安全工程、化工安全工程、建筑安全工程、交通安全工程、等等,这些学科都是已经被业界认可的安全重要学科分支,但都带有别的学科的烙印和交叉特征。

   在研究安全科学原理过程中,也存在类似上述的情况。承然,部分安全科学原理可以从已有不安全现象(如发生事故的因果关系)中提炼和归纳安全科学原理,从实际中的不安全现象、问题、事件出发,以事实为根据进行归纳总结概括,从中构建出更加抽象的安全原理,著名的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就是基于大量数据的基础上提炼出的,这里称之为自安全科学原理self safetyscience principle。但更多的安全科学原理是从别的专门学科中提炼和归纳出的安全科学原理,在已提出的安全科学原理中,大量原理都是以其他学科为技术背景,比如安全系统原理,是以安全为目的并于系统学、系统工程、可靠性理论等学科中提出,安全经济学原理、安全行为科学原理等等,都是通过相关学科延伸出能够应用于安全的科学原理,这里称之为它安全科学原理other safetyscience principle

   综合交叉学科的“自科学self-science”与“它科学other-science”新分类和新命名简单明了,从字面上也可以理解其实质意义,同时也给出了一种开展综合交叉学科研究的方法论和基本途径。另外,随着综合交叉学科的发展,综合交叉学科的“自科学”与“它科学”也在不断的交融和变质,从而生成比较成熟的“自-它科学self-other science”。

相关链接:综合交叉学科,创新路在何方?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2981&do=blog&id=993034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2981-993734.html

上一篇:从成语和俗语中挖掘安全管理瑰宝
下一篇:综合交叉学科研究的层次问题
收藏 IP: 222.244.177.*| 热度|

1 章成志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0: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