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来往往
曾泳春
杨庆煌,《会有那么一天》。
今天我们没有财富
至少可以相互拥有
今天我们没有遥远得承诺
可是你我都已知道
我每年都会参加本学院学生出国的选拔面试,他们在国内上完三年本科课程,做完毕业设计,第四年开始去美国读研。今年我上的实验班有2个女生去了康奈尔,其实他们的选择还有费城大学、北卡州立和戴维斯分校。这两个女生都是班里学霸级的人物,相信到了哪里都会熠熠闪光。但其中一个女生的志向比较特别,所以我忍不住想提一下。这位上海女生上学期就找我商量,她说准备在大四出国,是去北卡州立呢还是康奈尔。虽然我对北卡州立有着科学网人尽皆知的特殊感情(所谓的情必煽北卡),但还是忍不住对她说,显然康奈尔的名气不是北卡州立可以比的。女生说她知道,但她并不在乎是否名校,她的志向是毕业后留在美国,开一个幼儿园。她的志向是在美国开幼儿园——这是我听过的最风花雪月的梦想。我不禁对自己曾经有过的梦想感到惭愧起来,但还是建议她去康奈尔,因为即使是开幼儿园,园长是康奈尔的毕业生,相信比分也会重一些。给出这个建议后,我自己有些羞愧,在这个有着明确理想的21岁的女孩子面前,我觉得自己俗了。
老实说,我每年参加这样的选拔面试,看着这些年轻的学生一个个去了如意的大学,心里是羡慕嫉妒恨甚至是嫉火中烧的,因为我自己在年轻时,放弃了那个曾经的梦想。有一次选拔面试结束后,我忍不住对院长说:能不能给我个机会,让我坐在被面试的位置上,我也想去美国读书。院长说:肯尼亚人民把去莫伊大学教书的位置一直给你留着呢。我太郁闷了,为什么学生们都奔赴发达国家美好前程,而我只能去非洲那地儿。
但是对肯尼亚学生来说,似乎奔赴中国读书却是他们的美好前程。几年前我去肯尼亚的莫伊大学时,发现那里的学生就是以此为梦想的,一如我们的学生以奔赴美国读书为梦想。那时,一个莫伊大学纺织系的学生,站在东非大裂谷旁的高地上,对我们诉说着他想到中国读书的梦想,他年轻的脸庞在非洲阳光下洋溢着憧憬,深深感动了我。一晃几年过去了,我不知他是否实现了梦想。这几年,我在自己的校园里,给一批批非洲来的留学生上课,也招了几名硕士留学生,却一直没有看到他。我给非洲、亚洲的来华留学生上课已经4年了,现在满校园走着的英俊的黑脸孔,见到我时大部分都会恭敬地叫一声professor,令我顿时有桃李满天下的感觉。虽然在我看来他们长得都很像,都是英俊黝黑,简直很难把他们区分开来。他们惯常的笑脸表明,这些小伙子和姑娘们,他们在中国快乐得要死。
我的班级里还有一部分学生是来自法国的交换生,他们对我说,他们对中国特别是上海,也是充满了憧憬的。而我们的交换生,在同一时刻带着憧憬奔赴巴黎。
两星期前,有个学生从北卡州立写信给我,说他在北卡州立的硕士生涯今年结束,准备回国读博,希望我给他机会。前天有个留学生拿着一份别人的简历来找我,说有个肯尼亚的学生9月份要来中国读硕士,希望我能接受他。我看了一下简历,没有照片。我希望是那个在莫伊大学遇到的学生。
在来来往往中,总有一天,我会遇见擦肩而过的你。
会有那么一天,我们会飞到天外的天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20: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