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主按:本文回谢贾伟的《YC博文的回忆》,并贺贾伟开博三周年。
穿过我的内心的你的眼——贾伟的博文
曾泳春
前几天写了两篇博文,《方言》和《喧闹以后》,其实都取自科学网贾伟的博文,《校园里的方言》和《喧闹过后》。贾伟的博文,我看过n遍,在心情很好或心情很不好的时候,都会去看他的博文。这样的待遇,相当于我对阿加莎侦探小说和简奥斯丁小说的钟情了。
贾伟出现在科学网上,是科学网以及科学网上博主游客的运气。我思来想去,依然只能用“惊艳”一词来形容他的博文,一如他帅气的长相。三年前,作为科学网上资深游客的我,发现一个在北卡的人在写着上海,而那时我刚刚从北卡回到上海,我一边惊叹世界真小,一边忍不住多看了一眼他的博文,从此再也没能忘掉那些文字。那些文字在我脑海里的印象之深,以至于两年后我也在科学网上写博客,有个叫李后开的人到我的博文留了一次言,我立刻想起我见过这个名字,他的确是贾伟的博文《研究生名字趣谈》里出现的一个名字。李后开是贾伟的一个学生,李后开和高先富这两个与钱有关的名字,让贾伟教授组里的经费先富而后开,而我深深记得的是那句每想起来必笑的冷幽默:“两人都离开后,我都不敢看组里的经费帐目了”。
贾伟的博文有三个看点,一是中美科技界主要是大学的对比;二是对学生的培养;三是有关人生感悟的散文。对于他这样一个四十岁出头就海归又归海打了个来回的人来说,由他来向我们描述中国和美国的大学和科技界,是最合适不过的了。我的感觉,贾伟写这些博文,是以一个身在江湖的人的眼光来写的。从中国985大学的副院长,到知名美国教授,贾伟怎么说也不能算一个超凡脱俗于江湖外的人,但他的那些观点,就是不俗。在我最喜欢的博文之一《成功是一种等待》里,可以看出贾伟对科研人生的感悟:“生命是一个过程,滚滚红尘中的万千变化都是常态。让生命去等候,意味着你愿意面对和自己预期不同的人生状态,愿意面对与你价值观不同的人群,如此你就会更宽容,更容易领会,更容易得到支持,更可能成功。从这个意义上讲,成功的主体也是一种等待,一种痛并快乐着的不断自我提升中的等待。”(《成功是一种等待》)
除了美国的大学,贾伟还向我们介绍了不少欧洲的名校。在《康桥的晚霞》里,贾伟带着我们游览并讲解了剑桥的历史,那些优柔的文字,就像徐志摩的诗句,在桥下的河水波心荡漾:“徜徉在古老的校园,国王学院古朴庄严的建筑群在夕阳的映照下依然气势恢宏。草坪安静的躺在晚霞的怀抱里,迎面石阶上悠闲地坐着几个闲谈中的学生,还侧目送来一个颔首,恍惚之中,这目光好似从中世纪传过来的,只一闪,便觉得时光倒转、日月悠长。”(《康桥的晚霞》)
而我其实更喜欢他的那些关于学生培养的博文。贾伟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从博文中看,我感觉不似师徒、不似父子,应该是一个领队,而且这种师生关系,有着一种若隐若现的浪漫情怀。比如他要学生们“坚持走团队的道路,手拉手不要掉队,要‘愚笨地’走我们自己的路,从容淡定地往心目中的顶峰攀登—— 看尽沿途的无限风光,这才叫美丽人生!”(《从容淡定地做科研》)。在大多数人看来,学生跟随导师做3-5年的研究,拿到学位,从此就“两讫”了,谈何美丽人生?而贾伟对学生的影响,不只是跟着他做研究拿学位,而且是跟着他学会享受幸福,走美丽人生之路。 “‘当某天雨点轻敲你窗,当风声吹乱你构想’,如果你还能为之怦然心动,那么,你就是幸福的。”(《我们身边的幸福》)
对于创过业、当过中、美教授、在同行中声明显赫的贾伟来说,他本人应该是一名精英了。但他的学生们,似乎都来自很平凡的大学,至少不是北大清华。我时常怀疑这样的师生搭配,因为一开始时层次差别很大,会不会造成导师与学生根本无法在一个层面上沟通。但我看到贾伟的学生们,一边欣赏着导师的博文,一边挤在他的博文下评论,师生浪漫地互动着,做着学术之外的交流。这样的场景,在科学网也算一景了。我从没看过身为导师的其他科学网博主,像贾伟这样与学生通过博文自由地交谈。所以从贾伟的博文中,我很是知道了他的几个学生,比如后开,比如晓艳,比如苏明明,还有名字很好听的淡墨。从下面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贾伟对学生的那种浪漫情怀:“学生们滚滚而下的眼泪是在跟我讲述着柔弱的‘蛹’往美丽的‘蝴蝶’蜕变过程中的一种挣扎和苦痛,但我们这些做老师的似乎还不明白他们面临的是什么样的苦痛。”(《穿过你的黑发的我的手》)
贾伟的博文中,非常注重科学家的人文。老实说我不太懂人文的精确定义,我只凭感觉,他的博文是不俗且充满人文的。他喜欢吟诗诵词,一副江南才子的样子。我因为从小看惯了公祖、外公等一干老人每天摇头晃脑吟诗诵词的“酸腐”场景,一直就没喜欢过古诗词。但好像看贾伟吟起来,倒也没觉得那么酸了。而对于那首他比较偏爱的“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我竟然也背下来了,在我满脑子所能背的极少的古诗词中,又增加了一首。当然我不认为古诗词就是人文,我想,人文也许是一种素养吧,一种能欣赏世界的素质。而从贾伟的博文中,总能感受到他这样的人文素养:“而对于绝大多数无名生息的凡人来说,我们就一直在基线上漫步,一直活得怡然自得,到处都是广阔的天地,到处都有一种清风入怀的辽远。”(《穿过你的内心的我的眼》。
贾伟博文中的幽默,总是在不经意间闪现,是一种不是故意要逗你,但就是会逗死你的幽默。比如《中餐西吃和25美元》中一开始对那个德国人吃中餐的描写,《抢,还是不抢》中与人家一个女人抢吃一片西瓜的描写,看完就直接喷饭了,更不用说那些信手拈来的幽默,形象得就如同一幅幅场景,让人每次想起都会笑。至少贾伟博文中的那些幽默,我是笑了三年了,是我笑点太低,还是我太能领会他的幽默?
我对贾伟博文的感觉,是成熟大气中隐藏着激情与浪漫,他的每一篇博文都是一道大餐,因此才会让我看了又看。两个月前,贾伟写了《YC博文的回忆》,而YC的博文终究只能成为回忆了,那只白色(抑或是银色)的狐也渐行渐远地消失了。今天,我坐在桌前写了一下午的《贾伟的博文》,写完回头再看,依然觉出自己文字的苍白,并不能说出他博文中的那些精神。我只能说,我尽心了。
我们在滚滚红尘中,总有一些随风而逝的理想和情怀,在某一瞬间,会被某些人、某些文字启发而重新构筑,贾伟的博文,似乎就有这样的功力,它们在某时,坚定了我们曾经的信念。而转念一想,这些只不过是一些平和或激情、智慧或温柔的文字,却似乎是一双穿过我们内心的眼睛,如此平复了我们烦躁的心、激起我们的热情。那双眼睛,只一闪,便锁住流年,留住幻化的美丽人生。
以我最喜欢的贾伟的另一篇博文《那些花开的日子》结束本文。这是一篇让人欣慰却又有些心酸的博文,贾伟对国内学生以及草根的努力和挣扎,最后只能走出国这条路所表达出的忧伤情怀:“我脑子里偶尔还是会闪过那些我认识的和我教过的学生们,他们还在为一个本该属于自己的却又遥不可及的机会而挣扎,也许他们的前方只有出国这么一条路可走了,否则就只有在沉寂中淡去,就像这路两旁烂烂漫漫的鲜花,在无声无息中绽放,无声无息中凋谢。”
那些花开的日子啊,
还在回望的尽头吗?
也曾年少的我们啊,
如今各自在天涯;
那些花开的日子啊,
留在回望的今天吧;
我在遥远的星空下,
还唱着那时的歌谣啊......
那些花儿,散落在天涯
博客感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1950-583028.html
上一篇:
当博导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下一篇:
那些找不回来的青春年少——电影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