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11月25日白马客新浪博客文章《<巾舞歌辞>与中国文化史》全文如下:今天给古代文学研究生讲方法课,内容是《汉魏六朝乐府曲唱文本解读》,重点讲解了《巾舞歌辞》。这是保存在《宋书·乐志》和《乐府诗集》中的重要历史文献。本是千年未解之迷,由先师杨公骥教授破解,世人始知其为中国最早的戏剧科仪本。它的破译改写了中国戏剧史。现在活着的人中,只有我能读懂它了,悲夫!
这是我第五篇博文,当时不会写博客,仅此而已。
博客正文
我国在西汉时期不但已经有了戏剧演出,而且有剧本传世,这就是保存在《宋书·乐志》及《乐府诗集》所载《公莫巾舞歌行》,其文如下:
公莫巾舞歌行
吾不见公莫时吾何婴公来婴姥时吾哺声何为茂时为来婴当思吾明月之土转起吾何婴土来婴转去吾哺声何为土转南来婴当去吾城上羊下食草吾何婴下来吾食草吾哺声汝何三年针缩何来婴吾亦老吾平平门淫涕下吾何婴何来婴涕下吾哺声昔结吾马客来婴吾当行吾度四州洛四海吾何婴海何来婴海何来婴四海吾哺声熇西马头香来婴吾洛道五吾五丈度汲水吾噫邪哺谁当求儿母何意零邪钱健步哺谁当吾求儿母何吾哺声三针一发交时还弩心意何零意弩心遥来婴弩心哺声复相头巾意何零何邪相哺头巾相吾来婴头巾母何何吾复来推排意何零相哺推相来婴推非母何吾复车轮意何零子以邪相哺转轮吾来婴转母何吾使君去时意何零子以邪使君去时使来婴去时母何吾思君去时意何零子以邪思君去时思来婴吾去时母何何吾吾[1]
(说明:《乐府诗集》所载较《宋书》少四字,即第122至125 的“海何来婴”。本文对异文有所校正)
注:第26字“思”,《乐府诗集》作“恩”,误。《宋书》作“思”,是。第31字《宋书》作“上”,《乐府诗集》作“土”,作“土”是,据改。第122字到第129字《宋书》共两个“海何来婴”,《乐府诗集》诸本这里较《宋书》少一个“海何来婴”。第144字到第145字“五吾”,殿本《宋书》作“吾河”;影宋本《乐府诗集》作“吾治”,中华书局校点本《宋书》同;汲古阁本、四库全书本《乐府诗集》作“五吾”;作“五吾”是,据改。详姚小鸥:《巾舞歌辞校释》,《文献》1998年第4期。
根据现存文献,1948年杨公骥先生已经认识到“巾舞”是“具有戏剧雏形的歌舞”(见《汉代文学》,《杨公骥文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这一研究成果正式发表在1950年7月19日《光明日报》三版,名曰《汉巾舞歌辞句读及研究》。该文被收入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资料室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图书资料室合编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论文索引》,列为“汉代乐府诗概述类”第一篇。其增订本发表于《中华文史论丛》1986年第一辑,名曰《西汉歌舞剧巾舞〈公莫舞〉的句读和研究》。在上述文章中,杨公骥先生按照古乐谱大字记辞、细字记声的惯例对《巾舞歌辞》进行了校点。校本表明《巾舞歌辞》是由唱词(包括主要唱词、复唱及衬字)、角色标识字和指示舞蹈动作等的科范字组成的戏剧剧本。杨公骥先生指出:《巾舞歌辞》所记录的“巾舞”《公莫舞》“是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我国最早的一出有角色、有情节、有科白的歌舞剧。尽管剧情比较简单,但它却是我国戏剧的祖型。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它具有重要的价值。”
《公莫巾舞歌行》《宋书》各版本及《乐府诗集》皆无标点。下面的校点本依先师杨公骥教授所破译稍加改进。为尊重其命名权,称之《巾舞歌辞》。
附:《光明日报》1950年7月19日第三版(学术版)杨公骥先生文章的扫描图及杨文早期手抄本各一。
《巾舞歌辞》(《公莫巾舞歌行》校本)
一 吾不见公莫[姥],〈时〉吾何婴,
公来婴姥〈时〉吾〈哺声〉何为茂?〈时〉为来婴,
当思吾明月之土,〈转起〉吾何婴,土来婴〈转〉。
二 去吾〈哺声〉何为?土[士]〈转南〉来婴当去吾!
城上羊,下食草吾何婴,下来吾食草吾〈哺声〉。
汝何三年〈针[振]缩〉何来婴,吾亦老!
吾〈平平门[频频扪]〉淫涕下吾何婴,何来婴,涕下吾〈哺声〉。
三 昔结吾马,客来婴吾当行吾!
度四州,洛[略]四海。吾何婴,海何来婴,海何来婴,四海吾〈哺声〉。
熇[鄗]西马头香,来婴吾。
洛道五吾五丈度汲水。吾噫邪!〈哺〉。
四 谁当求儿?母何意零!邪!〈钱[践]健步哺〉。
谁当吾求儿?
五 母:何吾!〈哺声,三针[振]一发,交,时,还,弩心〉意何零!
意〈弩心,遥[还]〉来婴〈弩心,哺声,复相 ,头[投]巾〉意何零!何邪!
〈相,哺,头[投]巾,相〉吾来婴,〈头[投]巾〉。
母:何何吾!〈复来推排〉意何零!〈相,哺,推,相〉来婴,〈推非[排]〉。
母:何吾!〈复车[转]轮〉意何零!
子:以邪!〈相,哺,转轮〉,吾来婴,〈转〉。
母:何吾!使君去时意何零!
子:以邪!使君去时,使来婴去时,
母:何吾!思君去时意何零!
子:以邪!思君去时,思来婴吾去时,
母:何何吾吾![1]
[1]姚小鸥:《〈巾舞歌辞〉校释》,《文献》,1998年第4期。《〈巾舞歌辞〉校释》后收入姚小鸥先生自选集《吹埙奏雅录》,其校本稍有修改。本文采用《吹埙奏雅录》所录校本。参见姚小鸥:《吹埙奏雅录》,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
印有杨公骥先生签名印的《汉巾舞歌辞句读及研究》手抄本第一页(来自20世纪50年代东北师大中文系的“桌报”)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6 10: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