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科学家廉洁自律故事|邓起东院士退休后的自律与担当
--陈桂华在研究所某会议上的交流发言稿
2024.7.12
按一般习惯,称得上科学家的人得是院士级别的,必须具有公认的创新性科学贡献和成就。地质所在活动构造方面的典型代表人物自然是邓起东院士。我是2002年来地质所读博的,到2006年毕业留在所里工作,实际上邓老师当时已经退休了,在现在看来,应该算是一名退休老专家。我对邓老师的了解,其实无法基于他科学研究事业高峰的工作。下面仅从我与退休后的邓老师的一些接触和经历讲一些观察和感想。
2003年,邓老师时年65岁,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之后并没有作为负责人主导任何重大项目或者科学计划,这似乎与当下看到的现象有巨大的差异,比如刚刚过去的全国科技大会上,众多院士获得各种国家奖励、各种学术大会上众多院士大牛论述宏大的科学计划和工程。然而,这并不代表邓老师就真的安度晚年去了,三楼楼道里几乎每天都能看到邓老师的身影。因为曾经中风,邓老师步态不对称,一个手总是提着。据我所知,他至少将大量精力倾注在两方面工作。其中一项繁重的工作是是地震地质主编。直到2018年去世,他还是地震地质期刊的主编。邓老师碰到计算机使用上的问题,时常找我,因此,我经常看到负责地震地质编辑的刘萍老师在邓老师办公室讨论,看到他办公桌上一叠一叠的稿件。作为主编的工作,并不会给他个人带来任何学术和收入上的利益。有一次临近年终考核,他打趣地和问我一年有多少年终绩效分,他乐呵呵地说自己一年下来所里给他几十分所谓年终绩效。
而另一方面的工作,则是汶川地震之后的巴颜喀拉断块活动研究。汶川地震之后,邓老师从加拿大回到国内,既没有担任地震局或者国家的专家委员会委员,也没有从各种考察和项目中索要经费,仅仅用他的院士经费,先后五次到现场考察,在中国科学、地球物理学报、地学前缘等发表多篇文章,我也有幸一起在野外考察过,在室内给予协助,是其中两篇文章的共同作者。邓老师对汶川地震涉及到的巴颜喀拉块体活动的关键问题提出了独到的、深刻的观点。这里也建议,如果有机会,可以邀请何宏林所长讲述他目前负责的巴颜喀拉块体重点研发项目与邓老师当年这些学术思考的关系,也可以邀请杨晓平研究员讲述邓老师当年在科学研究工作中的故事。
从邓老师退休后的这两方面工作,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具有责任担当的老科学家,以自己朴实的工作去做贡献,既没有巨额的项目经费要求,也没有显赫的岗位要求,淡泊名利。甚至作为院士,也没能成为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一员。也许对一名纯粹的科学家来说,自律和担当是获得科学成就的基本品质,没有利益的纠葛自然是廉洁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6 11: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