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
李小文先生的博文《答王春艳博主》引来不少关于转基因的留言。小文先生的博文,我是每篇必读的。可因为是科盲,竟不能从前两篇博文的字缝里读到转基因的味来。今天看到9楼吴中祥博主留言说:
明显的事实是:转基因棉花仍稿(搞)就取得了很大的胜利!转基因大豆不让搞就输得很惨!现在已有先进的转基因玉米和水稻却不让种又怎能不落后?难道大豆的教训还要弄到其它作物上去吗?(原文分行)
10楼tuner留言中说:
进口的大豆并非一定非转基因不可。如果美国没有转基因大豆,只有传统品种大豆,中国仍然需要大量进口。换言之:进口转基因大豆,并非是转基因大豆这个品种的胜利。
我留言说:
10楼说到棉花与大豆。棉花是穿在身上的,大豆是吃在肚子里的,似乎不一样。举一个也许不当的例子。中国人过去穿棉麻丝毛,今天穿化纤。大家意见不大。可面粉和粉条中放一点点化学品来增加口感,人们就接受不了喽。
我的留言是一个完全外行的话。从讨论的发言序列而言,也是有毛病的。因为首先“说到棉花与大豆”的,不是10楼,而是9楼的吴先生。如果是重要学术发现,这一叙述就是学术史上的大缺点。
正题
现在说到正题。我不明转基因讨论的许多细节和前提。比如,10楼提到的进口大豆转还是非转问题。比如提倡黄金大米的人,是否利益攸关方?我只从一个外行的角度谈谈身上穿的和肚子里吃的有什么区别。
正如上述留言中所说,原来穿棉、麻、丝毛,现在穿化纤衣服,大家没什么意见。刚引进“的确凉”的时候,还很时髦。郑州郊区送菜进城的姑娘穿“的确凉”拉车,还引路人议论。其实只是好看,穿着是不舒服的。当然现在改良了。前两年,有不良业者,往粉条里加塑料,为的是吃起来筋道。媒体大惊小怪,因为这玩意儿是吃到肚子里面去的,不能光凭口感来判定是非。我由是联想到“吃啥长啥”的问题。
中国传统有一种说法是吃啥长啥,比如女士们爱美,吃猪皮可以美容(似乎有点不敬),在会餐时就照顾点。其实还有更恰当的例子,留给朋友们联系。过去我以为这是胡说,现在年纪大了,觉得似乎还有点道理。
前几年,有一位朋友从俄国回来,说俄国人喝酒真的吓人。这位仁兄在国内是有名的海量。可见到俄国人用大茶缸干伏特加,再也不敢叫劲了。我从一份科普上看到,俄国人血液中有一种酶,特能对付酒精。这是遗传的。中国人哪能不甘拜下风?还有一件事儿,引起我的兴趣。孩子小的时候特爱吃麦当劳,可一长到十几岁,说啥也要吃中餐,说麦当劳不好吃。我以为是个案,问了许多家长和小崽儿,都如此。才知道是遗传起的作用。为啥?我觉得是长期的饮食结构,影响身体内部的构成。
人的身体似乎都差不多,一个脑袋,俩眼儿。其实不然。我为何这样瘦,难道只是读书辛苦造成?非也。家父、家母都不胖。小女儿十五岁,就长成细溜溜的高个子。高兴的时候说,都是爸爸的遗传好。我吃东西总吸收不多。我们单位的一位女医生胖得发愁。说,唉!喝凉水都长肉,真没办法。这除了血液中的酶作怪,还有肠子里助消化的菌群不同。为何都住一个城市,肚子里的菌群会不一样?我能想到的:遗传、居处、还有吃的东西在起作用吧。
总而言之,一句话,吃到肚子里的东西,要变成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与穿身上的不同,还是小心点好。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6 12: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