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anqi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ianqing

博文

追思,传记,给想写和围观李小文传记者的一点建议

已有 3659 次阅读 2015-1-17 21:44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李小文的肉身已经消失,灵魂已经升天,为什么这股李小文热还退不去潮?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我想,大家之所以这么非凡地关心李小文先生及其早逝,原因之一是,网络为注重精神交流的科学网民们与李先生之间精神互动提供了近距离接触和神交的机会,大家对李先生自然是有亲近感、熟悉感、不由自主的关切感的。这种网络神交,属于精神层面的,跟大家在下班回家的路上萍水相逢点个头说过一句半句话的交往,是有本质区别的。我猜,这是李先生去世带来哀悼者众的原因之一。 

再者,从办追思和写传记来看,可能因李先生一生经历的这种时代背景特色,也是我们每位科学网民自己成长和发展所熟悉的,这一时代也同时承载了我们每个学人在这个时光中喜怒哀乐的思考。追思和写传记,我们其实是更深层次地想获得一种对自己所生存时代知识分子们的某种社会正义感方面的定义、印记和identification——知识分子在这个时代的人格印记、精神印记、......印记等等一些我们想把握住的identification。这种identification传承自我们每位学人自己的导师、生发自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学术共同体、与这个时代交互并狠狠地碰撞磨合过,具有一种可把握的共性和我们所向往的某种高大上的期盼,加上网络凝结出的松散学术共同体的效应,使得追思李小文写李小文传,成为追思和刻画我们自己所追求和渴望的那种理想知识分子和自己理想中的当代知识分子的境界、形象和骨子里的某种东西的一种渴求。我想,陈安等学者提出要写李小文传的深层原因也许在此。 

中国院士的集体形象如何,我不清楚。但象李小文先生这样的院士,我至少接触过的其他三位院士都是如此,包括没有院士头衔的几位有分量的学者,也是有这种我们理想中的知识分子修为和风骨的,差别不过是李先生更娴熟于网络工具和驾轻就熟于媒体编辑的特长而使自己的社会影响力更多和在更大范围发挥出去了而已。 

李小文先生引发的追思其实是这个时代知识分子们想给自己画的一个自画像的一种企图。李先生的风骨正好提供了这样的一个模板和机会。大家悼念李小文,这是当代知识分子对自己的反思和对知识分子群体特征表现出的心急火燎般急切地把握,也是集体塑造理想中知识分子良心和形象的一次尝试和机会。 

对于想写李小文传的人一些建议:

  1. 如果想干这件事,陈安等几位自告奋勇想捉笔的博主,应该相互联络,成立一个写作小组,商讨出一种集体创作的办法和领导管理办法。也许会比一个人搞要有干劲并容易坚持。

  2. 传记不管最后叫什么名字,是不是可以搞点图文并茂的形式。如果网上有自告奋勇可以参与者,比如刻板画的、搞素描的、会画工笔的,还有会PS的那个小邪黄秀清。甚至可以发掘出科学网上会画漫画的人来。这样可以在配图上,组织一个班子,根据文字的描写而配上科学网诙谐风格的图。

  3. 基础数据的搜集,可以从网上招募一些获取基础数据所在地的研究生,进行培训后,帮助搜集质性数据,这样需要成立一个基础数据搜集小组,直接配给捉笔写作的班子。这些参与的研究生也能顺便扎扎实实地学习并掌握访谈等质性研究方法而受到锻炼。

  4. 再者还需要一个班子,负责去和出版商协商。

  5. 其余科学网热心网友可以作为顾问,负责对成文的文本和配图“挑三拣四”提建设性修改意见。

  6. 最后,这个由挖掘李小文先生留给科学网精神财富和启示事务而形成的学者共同体,可以逐步地自发建立起一个科学网当代知识分子正义基金之类的机构,卖书所得商业利润除了支付创作者们的基本酬劳外,作为该基金会的活动经费,支持一些由追思李小文精神财富而总结出的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精神所鼓励的方面,比如也许可以包括薪水收入线性增长与幸福感问题方面的奖学金的解决,鼓励知识分子成长的宽松环境推动方面的工作,……具体内容也许可以由李小文追思会做些挖掘和定调。这个基金会,不一定用李小文的名字,而是从李小文先生逝世事件开始建立,也许以后还有别的类似学者提供的当代知识分子精神塑造的机会。

 科学网上要追思,应该是要追思李先生留给科学界的精神财富、启示和教训。

李先生留下的精神财富和启示网上博友们已经说了很多,我想说说我们可以从他身上吸取的与健康有关的教训。

保重自己的身体,也许对领导和单位都是不重要的,但对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却万分且至关重要。为此,需要每个人每天晚上2000之前,要问问自己:(1)今天有没有完成30分钟或1小时的运动,哪怕只是很慢很慢的散步或走动,如果没有,马上补上,不能懈怠;(2)今晚2145是否可以关闭电脑,准备好去睡觉?无论如何,要学会找到一万个理由,让自己这么办。可以早上凌晨300起床工作,不能早上凌晨300才去睡觉。

我想,坚持运动和早睡这两点若逐步能做到的人,基本上就能从现代最糟糕的生活方式中逐步地超脱出来而逐步开始远离生活习惯中的一些恶习了。

我自己的健康时间安排,从今天做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7786-860386.html

上一篇:家长有帮助孩子学会屏蔽干扰信息的能力吗?
下一篇:有感于蒋继平博主的新年礼物
收藏 IP: 111.161.17.*| 热度|

10 陈永金 陈安 李伟钢 武夷山 潘学峰 李锡帅 李宇斌 陈楷翰 wangqinling chenhuanshe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2 05: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